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气温变化的利与弊
        ①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②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看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③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更惊人的影响.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20 世纪70 年代平均气温下降l℃时,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 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欠收,损失约22 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56 亿美元.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童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
        ④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⑤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 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8℃至4℃.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⑥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
    上升1 厘米到16 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
        ⑦德国刑侦专家也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月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统计分析:每天气温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到37℃时,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32℃时高出30%以上.
        ⑧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选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出自选文第⑥段,分析其中加点词语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到2030 年,中国海平面
    上升1 厘米到16 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
    (4)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诸多危害,但选文也介绍了气温升高带来的好处,请你从内容或写法的角度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5)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导致全球变暖,请你提出两条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考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阅读综合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