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问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    
    (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3)阅读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
    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    
    ②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请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4)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
    【考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阅读综合,诗歌意境鉴赏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