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2016春•海淀区期中)研究人员发现,M和P两个品系果蝇杂交过程出现一种不育现象,子代性腺发生退化,无法产生正常配子,此现象与P品系特有的P因子(一段可转移的DNA )有关.用两个品系的果蝇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1234
    亲本组合P♂×P♀M♂×M♀M♂×P♀P♂×M♀
    子代配子正常率100%100%100%0%
    (1)由实验结果可知,这种子代不育现象仅在    时出现,据此判断不育现象的发生除了P因子外,还有    品系的细胞质成分有关.由此分析,1组和2组子代能正常产生配子的原因是    
    (2)研究发现,P因子可以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相同或不同染色体的其他位置上,会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    ,进而导致不育现象.体细胞阶段,P因子能表达出抑制P因子转移的阻遏蛋白,在细胞质中大量积累.受精后,P品系卵细胞中积累大量阻遏蛋白    ,因此第3组子代能正常产生配子; P品系精子只提供    ,因此第4组子代不能正常产生配子.
    (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殖细胞阶段,P因子能表达出P因子转移所需的转移酶.这种转移酶总长度大于阻遏蛋白,并且前面
    2
    3
    左右的    序列与阻遏蛋白完全相同.科研人员推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P 因子    
    (4)雄果蝇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交叉互换,但是将P 因子导入到雄果蝇染色体上,可以引起P 因子处发生交叉互换.若如图所示基因型的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aabb 基因型的个体所占比例为n,则该雄果蝇产生的重组配子所占比例为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