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回观世界艺术发展史,从起源上看,艺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类凭借想象力独立创造的,另一类是从对生活某些活动的模仿变异升华而成的.前者的创造或许受生活中零碎元素的启发,但没有直接的模仿物;后者则有生活的原型,在生活原型基础上作美学提升.第一类的典型代表可推建筑,第二类的典型代表可推舞蹈.书法跟舞蹈一样,属于第二类,是某些生活活动的艺术化.从艺术形态的来源说,舞蹈来源于生活原型,但一旦升华分离后,便不再介入生活原型,艺术是艺术,生活是生活,艺术不干预生活.但是,书法却始终和生活原型“捆绑”在一起--所有的书写场合(不管实用还是审美)都可以用书法.
       由于书法艺术与汉字书面语言书写体系同步诞生、同体演进,从艺术特质上,也就秉承了“实用书写”的全部特性.
       从中国书法史的发展看,无论在“艺术服务生活”的前期(所有书法作品都直接服务生活,没有为艺术而艺术的书法),还是宋元以后“艺术服务艺术”(无生活功能目的,书法家为表现而创作),审美的书法成为书法艺术主流的时期,书法的“可辨读性”原则一直被奉为一个艺术法则而得到普遍遵守.
        实用书写受“记录”或“抄写’’的效率原则约束,书写时不能“颠倒”或“打乱”文字顺序随意书写.书法艺术创作也是如此.这使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虽同属“写意’’一系,但在创作演进的过程上,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中国画对一个画面内的不同描绘对象,有大体的空间顺序要求,但这个要求是很宽松的,对画家不产生严格约束.书法家则不同.“一字乃终篇之准”,书法家一笔下去,就必须顺笔势往下写,一气呵成.书法家的多数作品,都是在“单向时空行进”状态下完成的,不像绘画艺术,勾、皴、点、染,都可以逆向“行驶”,来回反复修改、涂改.
       至于其他的,由实用写而孕生的多种书体形式语言体系,都源于其最初“象形”文字对生活对象的象征性模仿.而从象征性模仿的图形,到抽象字符体系的形成,再到抽象字符体系的“艺术化”多元变异、拓展,书法艺术的形式语言经历了一次次几何级数的裂变,最终臻于全面的个性化形式出现,其背后的推动者和动力源,都是生活实用书写.
                                                     (取材于郑晓华<书法:艺术的中国模式》)
    【相关链接】
        有一些文字设计服务网站,收集了各个朝代书法名家的字迹,把它们拆散之后,再任意组合,简单而方便,但是无论怎样排列,都觉得呆板生硬,其原因是不同名家的“字与字”之间没有时间上的连续性,也不能体现书写者当时情感上的微变化,缺少一气呵成之感.所以,现代科技制造的“实用书写”,无法完全取代书法艺术,也不具备书法艺术的表意抒情性.然而,面对现代科技发展的浪潮,我们也不能高枕无忧.虽然书法艺术在可见的未来不会消亡,但为适应审美生活发展的需要,书法艺术也一定会在形式语言方面发生变化.
                                                      (摘编自张文鹏《键盘时代的书法审美》)
    (1)根据上述材料,推断下列不属于“在生活原型基础上作美学提升”而成的艺术形式的一项是    
    A.以有组织的音为材料构成听觉意象来传情达意的音乐艺术.
    B.用口头讲说的传统的表演形式来讲述历史故事的评书艺术.
    C.以镜头撷取生活的瞬间并将其转化为视觉图象的影艺术.
    D.运用文学语言塑造艺术形象从而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艺术.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书法只能应用于实用书写场合,因为它始终没有脱离生活原型.
    B.宋元以后审美的书法为艺术而艺术,已丧失生活中的实用功能.
    C.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同属“写意”一系,对空间顺序也都有要求.
    D.书法艺术的形式语言经历了象征性、抽象化、个性化的发展过程.
    E.键盘输入无法完全代替汉字书写,更不可能取代书法的艺术功能.
    (3)书法艺术与实用书写的关系有哪些?请结合上述材料作简要概括.
    【考点】一般实用类阅读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