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书法艺术的独特性,首先在于它的艺术表现载体,是中国文明的传播工具一一汉字.书法艺术以文字为母体,因文字书写而产生.它的所有语言样式,所有繁纷复杂的技术、规则,都傍依文字而诞生,离开文字而无从立其身.第二,书法和文字,共生、共进、共荣,相为表里,不可分解.第三,由于书法艺术以中国书面语言形式体系为裁体,与实用书法同体、同步发展,这就造成世界艺术史上的罕见现象:汉字书面语言体系的功能区域,几乎全部被艺术样式所覆盖.
      除了“艺术的书法”,“实用书法”几乎没有存在空间,只居于极小范围和很低端的位置.
      文字实用功能的实现,实际上只需要基于“六书”而形成的字符体系.这个体系,是否具有艺术美感,书法形式语言介入不介入,对汉字的信息传递功能没有影响.但是我们的先民,依托于“六书”符号体系,演绎出了篆、隶、草、行、楷五大书体和变化无穷的汉字书法形式语言.这是既可以满足信息传递功能需要,也可以满足审美需要的“双功能”书法形式语言.
      审美书法对实用书法实现全覆盖,使人们无从分辨哪些书法是表现性的,是“纯艺术”,哪些是实用性的,是“非艺术”.从艺术形态的来源说,书法没有什么特殊,从生活原型升华、分离出艺术形态.但书法的特殊性在于:舞蹈、演唱,都来源于生活原型;一旦它们升华分离后,不再介入生活原型,艺术是艺术,生活是生活,艺术从来不干预生活.书法的情况特殊,它是始终和生活原型“捆绑”在一起一所有的书写场合(不管实用还是审美),都可以用书法.它确实挑战了世界学术界原有的对“艺术”概念的界定,也挑战人们对艺术特性认知的极限.这也是国际学术界较长时间不能认识到中国书法不仅仅是“文献档案”而且更是“艺术品”的原因.
      作为实用文字书写,毫无疑问,书写文字内容需要有可辨读性.书法艺术秉承了“实用书写”的全部特性.从中国书法史的发展看,书法的“可辨读性”原则一直被奉为一个艺术法则而得到普遍遵守.没有语序的“梦呓”式书法,从来没有被允许成为“艺术书法”的一种创作模式.
      中国书法艺术以文字为载体的特性,决定了它是和日常社会生活结合最紧密,最具国民普及性和国民素质涵育功能的艺术.同时,也一定是最具有生命力、延续时间最长、传播地域最广的艺术.“新文化运动”改变了中国人原有的阅读和书写习惯.但在书法艺术领域,传统的书写方式一直被保留.即便在现代社会建筑空间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场合需要从左往右横写.书法家们还是乐于保留原来的习惯,多数选择从右往左书写.包括书法家坚持用繁体字书写.这些都可以体现,中国书法在文化传承上的独立精神和顽强韧性.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2月2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艺术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文字为载体,因文字书写而产生,随文字、传播而繁衍.
    B.汉字的书法形式语言具有“双功能”,既有传递信息的实用功能,又有满足视觉愉悦的审美功能.
    C.书法的所有“语法”、技术、规则都傍依文字而诞生,书法和文字共生、共进、共荣,书法为里、文字为表,不可分解.
    D.中国书法艺术是最具国民普及性和国民素质涵育功能的艺术.也是最具生命力的艺术,不仅延续时间长,而且传播地域广.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在欣赏书法艺术时,常常陷入无从分辨哪些书法是表现性的,是纯艺术,哪些是实用性的,是非艺术的困境.
    B.艺术书法与实用书法同体、同步发展的结果是汉字书面语言体系的功能区域几乎全被艺术样式所覆盖.“实用书法”几乎没有存在空间.
    C.从艺术形态的来源看,书法和其他艺术形态一样,也是从生活原型升华,分离出艺术形态.
    D.“可辨读性”一直是书法艺术遵守的一个艺术原则,文不成句的书法不会被认为是合格的书法作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日常实用书写中,书法形式语言介入不介入,可由书写者自便,但必须遵守“可辨读性”原则.
    B.在书法艺术领域,传统的书写方式一直被保留,这表明中国书法在文化传承上具有独立精神和顽强韧性.
    C.国际学术界较长时间不认为中国书法是艺术品的原因是,它始终和生活原型捆绑在一起,挑战了学术界原有的对“艺术”概念的界定.
    D.汉字和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必将从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传播地域最广的国际艺术.
    【考点】一般实用类阅读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