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
    熊易寒
    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太重视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多数综述都是罗列式的,报幕似的把相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联,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与作者本人的研究有何相干.这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②阅读国际上的顶级学术刊物,有这么几个发现:一、书评以外的论文(  )有比较翔实的文献综述;二、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  )是由该领域的一流学者撰写的;三、对相关著作的征引(  )采取间接引用的形式,很少直接引用.这与国内的情形很不一样,值得我们思考.
    ③为什么必须有文献综述?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有时候只有把一篇文献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能自说自话.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讨论,否则便无话可说.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者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④为什么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多由大家执笔?这类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首先,必须熟悉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要做到这一点,非有积年之功不可.其次,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必须具备高超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总的研究状况,否则就不是你在驾驭文献,而是文献在驾驭你.我们(特别是初学者)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常常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之中,茫然不知所措,有时甚至感觉被人牵着鼻子走,面对不同观点的学术论争,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免犯糊涂,此乃“段位”不够所致.最后,这类文献综述往往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前瞻性,除了要总结现有研究,还需要高屋建瓴,指出现状的不足及其根源所在,为这一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如此看来,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由德高望重、造诣深厚的学术权威撰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⑤为什么要尽可能间接引用?间接引用就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引文的核心观点.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重新表述需要我们先将对方的观点吃透,然后围绕自己的核心问题和行文思路,重新加以组织,这样可以使论述更加紧凑有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找出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它们的分歧是什么,共识是什么,然后将众多的观点进行整合、归类.二是间接引用突破了原文的限制,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有效节省篇幅.
    ⑥规范的文献综述,要求学者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也需要学术刊物的大力倡导和支持.因为有了文献综述,论文的篇幅势必扩大,有限的版面会更加紧张,但论文质量将更有保障.因版面限制而砍去综述,实在是削足适履的不智之举.
    ⑦认真对待文献综述,对于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仅仅把文献综述看作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或者是有关方面的一个规定,更应该看到,这是知识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在重复别人,它是在说出自己.这不仅是一个合法性问题,也是一个有效性问题.可以说,扎实的文献综述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一半.
    (1)概括第①段大意.(25字以内)
    (2)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②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A.通常  大多  都      B.大多  通常  都
    C.都    通常  大多    D.通常  都    大多
    (3)第③段加横线词“倾听”在文中的意思是    
    (4)简析第⑥段的作用.
    (5)联系上下文,对第⑦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献综述需要对别人的观点概括提炼,不能重复别人的观点.
    B.文献综述不是简单重复原文观点,而是对原文的发现和发展.
    C.文献综述要突破原文观点的限制,表达出自己个性化的认识.
    D.文献综述需要对别人观点加以整合,体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
    (6)作者认为优秀的文献综述具有哪些价值?
    【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