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
    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宇,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是很明显的.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
    《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掉了.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暗示才耐人寻味.你可以把你从《老子》中发现的思想全部收集起来,写成一部新书.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一部新书.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
    (1)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为他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彼此不相联系也是可以预料的.
    B.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表达哲学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学著作,而是可以散见于日常的交谈和书信之中.
    C.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达思想,而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表达思想,所以思想的表达不够明晰.
    D.《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些比喻例证之间可以没有相互联系,不像西方哲学著作中的推理论证那样有密切联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意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让人领会.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比如名言隽语和比喻论证,正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
    B.明晰的表达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的表达则更耐人寻味,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发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
    C.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其意可由读者读出.同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正因为语言简短,才能读出更多新意.
    D.中国艺术的思想,当然不是只为中国艺术所独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就体现了这种理想,《老子》堪称范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国艺术的理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中国哲学自身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B.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哲学对言意关系的独特认识,那就是为语言难以直接、完全地呈现思想.
    C.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决定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是难以还原的,因为读者所发现的思想包含他自己的体会.
    D.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想无法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
    【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