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有过一次颇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炎培说:中国历史有一个从兴旺到灭亡的周期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历史上,周期律是跳不出的,希望中共能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欣然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话”。

    ——摘自凤凰博报

    材料二: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张永桃摘自《当代中国政治史》

    (1)材料一中的“窑洞对话”反映了毛泽东的哪些意识?(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并分析变化所反映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9分)

     

    【考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