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

    (单位:家)

    年份

    民国

    元年

    民国

    二年

    民国

    三年

    民国

    四年

    民国

    五年

    民国

    六年

    民国

    七年

    民国

    八年

    数量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的统计

    材料三 下面是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材料四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

    (4)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5分)

     

    【考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