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其意思是“充分运用心灵思考的人,是知道人的本性的人。知道人的本性,就知道天命”。

    董仲舒曾告诉汉武帝:“天人相与(相互感应和影响)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材料二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

    ——安提丰(古雅典演说家)

    材料三

    卢梭在乐园里受到哲学家的欢迎(法国明信片)

    图片表明卢梭在乐园里受到苏格拉底、柏拉图、蒙田、普罗

    泰格拉等哲学家们的欢迎。该图由莫尔塞于1782年镌版。

    以绞杀或废除暴君为结局的起义行动,与暴君前一日任意处理臣民生命财产的行为是同样合法的。暴力支持他,暴力也推翻他。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材料四 “我们的政论家们不能从原则上区分主权,于是便从对象上区分主权。他们把主权分为强力与意志,分为立法权与行政权,分为税收权、司法权与战争权,分为内政权与外交权。他们时而把这些部分混为一谈,时而又把它们拆开。他们把主权者弄成是一个拼凑起来的怪物。这一错误是因为没有能形成主权权威的正确概念,因为把仅仅是主权权威所派生的东西误认为是主权权威的构成部分。”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法国大革命所采纳的正是人民主权不可分割的信念,这使得孟德斯鸠的政制理论,除了以最刻板的权力分立形式外,无法被接受。”

    ——摘编自M.J.C.维尔《宪政与分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古代中国对天人关系和古希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明信片的创作意图。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卢梭关于“权力分立”的观点,并阐明你的看法及理由。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启蒙运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