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17分)“认同”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承认同一”,如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阶级认同等,因此它既是一个心理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孰为中国人?汉人种(族)是也!”

    ——《警钟日报》1904年7月14日

    材料二 辛亥革命之后,种族认同因内在的局限被剥离出去,政治上的主权在民的共和观念成为新的认同基础,并最终上升到法理的高度……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国成为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的政治认同符号。——摘编自许小青《辛亥革命与近代民族国家认同》

    材料三 迄今为止的欧洲一体化历史表明,欧洲似乎已经“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和象征主义等方面的历史中,有希望找到把欧洲作为一个共同体而与世界其他地区区分开来的整体经历和集体记忆,找到为欧洲各民族提供了共同参照的东西”。

    ——摘编自朗东尼·史密斯《国家认同与欧洲统一观念》

    材料四 全世界无产者(指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1)材料一与材料二在民族国家的认同上有何差异?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欧洲各国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以及精神文化方面的共同点。请结合古希腊罗马史谈谈你对欧洲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等方面存在集体记忆的理解。(6分)

    (3)材料四的认同观是什么?与材料一、二、三的认同观相比有何特点?(3分)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罗马法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