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公正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从收入与分配的角度看,守护社会公正,政府要(  )
              ①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②实行结构性减税,提高企业利润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积极发挥国家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中的作用
              ④保证机会均等、收入平均、共同富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 2014年2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统计数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7%,这是继2012年以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实际增长第二次跑赢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这表明在我国(  )
              A.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
              B.收入分配实现公平
              C.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D.城乡收入差距基本消除
            • 3. 2013年山东省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5万亿元,增长9.6%,同比回落0.2%;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同比回落2.2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居民收入增速回落的同时,支出并未减少,在一些领域还在不断增加。2014年省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必须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确保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请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才能保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确保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 4. 材料一: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同比增长情况

                  材料二: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材料三  某高中生小李围绕“三农”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向村委会建议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向人大代表反映“三农”资金使用的违规情况;就农民工就业问题通过发帖形式在县政务微博上留言……
              (1)简要分析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小李积极“建言献策”方式的理解。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中共十八届三币全会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重大决定。
                  材料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改却折射出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变革。国家治理让民主融入了治理,人民成为治理的主体。人民有更多的话语权、决策参与权。国家治理是法治机制上的治理,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治理。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1)结合材料一,说明从“管理”到“治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
                  材料二  全会指出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着重保护劳动所得,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人,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那格局。
              (2)运用经济生活说明为什么要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 6.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必须(  )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劳动收入
              ②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④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少居民税收支出。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 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
              材料一“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更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人都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命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等等。
              表:2008-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主要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均住房面积(m2
              2008年3140458.08.437.943.728.6
              2009年340938.59.836.54128.9
              2010年40151310.97.835.741.129.4
              2011年47310411.48.436.340.429.6
              2012年51932210.79.637.140.830.1
              (1)上述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让每个中国人梦想成真?
              材料二 一个伟大的民族当有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召唤伟大的力量。从新中国成立“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每一个进程,每一步跨越,无不闪耀着民族的梦想之光、信念之火。中国梦的提出,反映了人民的期待,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勾勒出民族复兴的梦想蓝图,必将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中国梦”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何意义?
              材料三 有人认为,“中国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因此,只要“个人梦”实现了,“中国梦”也就实现了。
              (3)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 8. 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亮点,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等。)
              请运用经济常识简要回答:
              (1)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政府增加这方面的财政投入,这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2)国家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济社会意义(列出两点)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国务院于2012年2月8日印发了《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这是首部由国务院批转的促进就业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合理较快增长,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
              2011年4月1日起,上海市第18次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2006年至2011年上海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如图。

              (1)①如图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受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公平性、社会生产目的等因素的影响。请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其中两个因素的影响。
              (2)运用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 10. 2011年1月,全国CPI上涨达到4.9,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家庭的生活消费。温总理曾表态:“今年我们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是稳定物价。”为了提高老百姓对物价上涨承受能力,在分配环节中,应该(  )
              ①理顺利益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②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③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稳定粮食生产
              ④依法整顿市场秩序,打击囤积居奇等不法行为。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