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正在天津博物馆举办的《家风耀中华》主题展览上,展出的400余件珍贵图片和文献,展现了古代先贤修身齐家的家国情怀、革命先辈言传身教的崇高风范、历史名人恪守传承的人生境界和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做人操守,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风与国风】家风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之中,彰显着国风与国魂。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第二十章 (1)“仁”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首先提出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它有利于形成怎样的家风文化?
                  材料二:【家风与党风】不管是在盒戈铁马的战争岁月,还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共产党人始终引领着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
              1921年远在苏联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的张太雷在家书中写道“没有国家民族的昌盛,就不可能有家庭和个人的幸福。”在张太雷牺牲后,他的女儿正是怀揣这封家书,一路追随父亲的脚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2)概括说明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的?
              材料三:【家风与民风】家风文化反映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与城市文化发展一脉相传。
                   梁启超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出一整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培养孩子树立国家思想,树立自尊、自由、自治、讲权利、讲义务等新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博大的父爱给予孩子们细致入微的关爱与指导,使膝下9位子女成为不同领域的专家,创造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
                   有人曾问梁思礼先生:你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得很肯定:“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这一句话,支撑了我一生的追求。”梁思礼还曾说过,梁启超对他的最大影响就是爱国主义思想和忧国忧民。抗战期间,梁思礼虽然生活在天津的外国租界里,但是国难当头的气氛,仍然给少年梁思礼很深的印象。他曾说:正是因为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使我牢固地树立了国家必须强盛的观念,这百余年来我们受到的欺负使我感到我们一定要变成一个强盛的国家。
                   梁思礼(如图): (1924.8.24-2016.4.14),梁启超的第五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194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学位; 1947年获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 1949年获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1950任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技术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的时代背景。
              (4)结合张太雷女儿和梁思礼先生的成长经历,谈谈家风文化对于一个人人生道路选择的影响。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可以对黄宗羲提出的“工商皆本”思想从正面的、具有建设性的角度来看,这一观念直接地肯定了工商业在社会财富的增值过程中具有与农业同样重要的地位,使全社会达到货物畅其流,……从反面的、具有解构意义的角度看,这一观念将会起到解构传统农业社会“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念,从而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为手工商业者发展自己的事业提供新的哲学论证。
              --吴根友《“工商皆本”与晚明儒家经济哲学的新突破》材料二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探索始于1958年下半年至1960年的上半年,他以苏联为鉴,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毛泽东的商品经济观既有正确进步的一面,又有囿于历史局限不正确的部分。邓小平认真总结毛泽东的商品经济观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经济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从毛泽东的商品经济观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商皆本”思想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着怎样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商品经济理论以苏联为鉴的原因。并以20世纪90年代初的史实说明邓小平是如何发展毛泽东商品经济思想的。
            • 3.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B.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科学发展
              D.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 4.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伟大成就关键是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包括(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⑤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5.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分别是在(  )
              A.八七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
              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D.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 6.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它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孔子为了寻访到一位愿意实践他的政治原则并委他以与其才干相符的职位的统治者,曾带着弟子们周游中国。寻访落空后,他回到家乡,继续开办私学,直到去世。孔子作为一名他所爱好的注重实践的政治家,完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名附带而为的老师,他取得了永垂史册,只是姗姗来迟的成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从孔子所生活的时代及主要思想主张的角度,谈谈你对“孔子作为一名他所爱好的注重实践的政治家,完全失败了”这一评论的理解。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材料二中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材料三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 7. 人文主义思想是世界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他的出名主要的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
              --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学说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何地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在社会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4)材料四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它在政治经济两方面为老百姓带来了哪些“福祉”?
            • 8.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文革”结束后,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者本质上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
              B.都是中共集体智慧的产物
              C.都是从农村开始着手的
              D.都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 9.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每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总能带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个运动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因为在运动中天才辈出,灿若群星,他们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写出有重大影响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方面的著作。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的社会送来一股清新的气息,令人的精神为之一爽。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魏源可能是战后第一位体会到时代已开始在变与西方影响之大的中国学者。……时代在变,古代的天地人物,俱不同于今日,“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岂惟世事,物理有然。”所论激切,多为时人所不能道、未曾闻,有“奇书”之称。可惜其在中国所发生的影响,远不及在日本,具有莫大的刺激。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30年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无一不是坚持解放思想的结果。”
              --中原网《改革开放30年思想解放的三次突破》
              (1)材料一中的“这个运动”指什么?该运动送来了什么“令人的精神为之一爽”的思想?
              (2)材料二中的“奇书”指什么?魏源的什么思想“为时人所不能道、未曾闻”?在近代中国,该思想在实践中是如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过去30年间,在中国形成了哪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10. 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学习利用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代表人类发展进步方向的基本价值、观念,主动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进而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一直是近现代先进的中国人孜孜以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
              材料一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到:“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1)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轨迹。 
              (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什么?
              材料二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 《孙中山全集》第6卷
              (3)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对大同思想的新思考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对自己革命思想进行了怎样的创新?
              材料三   学习和创新有机结合中共堪称典范。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2010年12月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第二次结合”的实践与理论探索成果各是什么?文中的“第二次飞跃”带来了哪些成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