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材料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履行责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强化贫困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健全贫因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制度,切实保障贫困人口合法权益。
                  材料二  W县是当地有名的贫困县,近年来,该县推行精准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在“扶真贫”“真扶贫”中取得实效。
              措施(一)设立23个农民教育培训基地,主动、按需、免费、上门提供衣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2500余人次。
              措施(二)探索设立“惠农创业贷”,对有能力有意愿开展特色农业等生产经营的低收入农户提供5万元以下的贴息贷款。
              措施(三)引导贫困村根据实际成立扶贫资金互助会,对低收入农户进行赠股,使其享有有偿使用互助资金及取得分红等权益。
              措施(四)积极引入专业公司,整体包装经营旅游特色村。利用农民闲置房屋等资源,发展度假村落、民宿民居等项目,让村民共享美丽经济红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该县扶贫措施的合理性。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中央要求,作为提高贫困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第一民生工程”,扶贫工作不能拖后腿,贫困地区不能掉队,贫困人口不留锅底。为此,某省政府创造出了精准扶贫帮扶“双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模式:扶谁的贫--发动基层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认定贫困户,在此基础上对3407,个村36.7万贫困户158.6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谁去扶贫--全省派出3541个工作组11524名干部进村驻点,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用什么去扶贫--筹集7.3亿元资金为“双到”提供支撑,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如何去扶贫--通过深入农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创造金融扶贫、劳动力转移扶贫、产业扶贫、移民搬迁扶贫、兜底扶贫等扶贫模式,真正把资源又是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该省扶贫开发成绩显著。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高度重视扶贫开发“第一民生工程,的理由,并就如何做好产业扶贫提出你的建议。
              (2)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在做好“第一民生工程”中应如何发挥作用。
            • 3.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下列有利条件和其所起作用分析相一致的是(  )
              ①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实效
              ②消费结构升级--社会保障全面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③新业态新产品的  引领作用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④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提高--收入分配结构趋于合理,健进社会公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4. 如表是两次全国人大会议部分决议的投票表决情况,其中反对票票数的变化显示(  )
              决议内容赞成票反对票弃权票
              2012年2013年2012年2013年2012年2013年
              本年度中央预算的决议23492307393509112127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22912218438605131120
              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23112339429485115121
              A.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和政治协商意识进一步增强
              B.人大代表的审议权和决定权得到更加充分地实现
              C.人民对社会财富分配和司法公平有着更多的期盼
              D.不同意见自主公开表达,我国民主议政日益进步
            • 5. 观察图表,运用经济常识简要回答问题。

              注: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
              (1)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简要说明增长率变化的合理性。
              (2)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国家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从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的角度,简要回答为什么要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 6.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运用经济常识的知识,简要推测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选择一个现象回答)。
              (2)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中,公平和效率作为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改革开放后,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导致效率低下的情况,我们党提出了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分配领域出现了新的问题,为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党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运用“认识论”原理,简要回答党把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原因。
            • 7.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财政收入129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实际增长9.3%.但仍然存在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下列举措中合理的是(  )
              ①要使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②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要提高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④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转移支付机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8.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GDP(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总量519322245657917
              比上年增幅7.8%9.6%10.7%
              注: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占整个GDP的比重不到40%,国际惯例一般最低在60%。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
              材料三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则更加注重公平”;十八大“更公平”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1)材料一(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并针对反映的经济信息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政治学依据。
              (3)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三体现的哲学道理。
            • 9. “十二五”规划强调实现“两个同步”的目标,即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对“两个同步”目标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②有利于完善分配格局,使分配政策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点
              ③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④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10. 某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10%,并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的增长幅度”。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  )
              ①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④加大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