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基尼系数(图)是反映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对角线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A除以A+B的商表示收入差距的不平等程度。由此可以推断(  )
              ①国家贫穷时,贫富差距就大,反之亦然
              ②A的面积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③加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范围有利于扩大A的面积
              ④提高居民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利于扩大B的面积。
              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 2. 企业工资指导线是政府根据当年经济发展调控目标,并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状况、就业状况、劳动力市场价格等相关因素,向企业发布的年度工资增长水平的建议。下表为8个主要省份 2014 年、2015年工资指导基准线(体现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的一般水平)
              新疆天津山西陕西山东北京内蒙古四川
              2014 年15%13%13%13%12%10.5%11%11%
              2015 年12%10%10%10%10%10.5%10.1%11%
              由上表可推导出(  )
              A.企业市场经营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B.社会公平的实现建立在经济效率提高的基础上
              C.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呈下降趋势
              D.国家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 3. 为尽早补齐社会保障短板,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2016午某省将加紧编织一张覆盖全省人口的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上述做法的影响路径,正确的是(  )
              A.拓展社保范围一抑制通货膨胀一提高货币汇率一改善人民生活
              B.拓展社保范围一调节过高收入一抑制盲目消费一稳定物价水平
              C.拓展社保范围一缩小收入差距一维护社会公平一促进社会和谐
              D.拓展社保范围一增加社会供给一扩大居民消费一发展社会生产
            • 4. 2015年1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方案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将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与企业职工一样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这一改革举措(  )
              ①让人民在分享改革红利中体会社会主义本质
              ②是建立在经济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公平
              ③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要求
              ④是通过社会保障手段加大对再分配调节的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 阅读如表:
              工资一般占
              企业运营成本
              居民收入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政府在医疗、教育、社保、就业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发达国家50%75%最低56%
              中国10%39%约30%
              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  )
              ①实施房产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调节个人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②要坚持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
              ③要充分发挥财政在促使经济平稳运行方面的作用
              ④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6.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我国现阶段,要使劳动者热爱劳动,全社会尊重劳动,在分配上必须(  )
              ①充分保护合法劳动所得                ②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④把劳动作为个人收入分配的唯一尺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7. 坚持科学发展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根本途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孔子有一段话很著名:“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可见,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然而,多年前,为了给“效率优先”找理由,曾批判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现在,该是给这个说法正名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真的进入了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时代!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的知识,谈谈如何看待“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一思想对现代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发展目标。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这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注:西方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50%-60%,美国为65%,日本是60%,英国高达71%。
              材料三  近十多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 D 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C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由。
              (3)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各方面应如何发挥自身作用来促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与发展。
              (4)请你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党提出居民收入倍增发展目标的哲学依据。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历届五年规划的经济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材料二 我国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指出,我国贫富差距正在 进一步扩大。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表现在收入上,同时也反映在财富的占有上。这种情况 可能将我国定型为一种两极分化的社会结构,导致中间阶层缺失,给我国社会带来潜在的威胁。另外,滥用权力、侵犯民众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官民冲突、警民冲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频发,都是影响我国社会不稳定的因素。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情况,政府必须通过加强社会 管理创新维护社会稳定。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的图表包含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 知识,分析“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提目标的正确性。
              (2)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各级政府在解决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中应如何作为。
            • 9. 提起经济,没有人会对它感到陌生。货币、物价、就业、税收、收入和支出等都是人们熟悉的经济现象;每天的报纸、广播和电视节目都会讨论这个或那个经济问题。通过学习《经济生活》,你一定理解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意义。具备了参与经济活动的素养和能力。
              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下列经济现象所蕴含的经济学理论。
              经济现象经济学理论
              被网友称为“世纪光棍节“的2011年1l月1l日,仿佛拥有了魔力,让无数网络消费者不眠不休。当天淘宝网、淘宝商城“支付宝“交易总额突破52亿,这个足以让实体百货零售店瞠目结舌的天文数字背后,除了火爆的人气,还有快递业的不堪重负和因网络系统不够强大、游戏规则尚不严密而5发的网络买家抱怨连连。
              11月2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
              央行宣布从12月5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经本次调降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降为21%,中小型金融机构为19%.根据测算,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可释放资金约4000亿。这是三年来央行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 10. 2011年“两会”前夕,半月谈杂志开展的民生改善建设满意度调查发现,民众对“十一五”期间民生改善建设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样本总量比率累计超过60%.在收入分配方面,“非常不满意”(13%)与“不满意”(18%)的比例累计超过三成,民众希望缩小贫富差距的诉求非常强烈。
              (1)请结合我国实际,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人们对“十一五”期间收入分配满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
              (2)谈谈应怎样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解决这一问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