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正在天津博物馆举办的《家风耀中华》主题展览上,展出的400余件珍贵图片和文献,展现了古代先贤修身齐家的家国情怀、革命先辈言传身教的崇高风范、历史名人恪守传承的人生境界和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做人操守,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风与国风】家风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之中,彰显着国风与国魂。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第二十章 (1)“仁”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首先提出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它有利于形成怎样的家风文化?
                  材料二:【家风与党风】不管是在盒戈铁马的战争岁月,还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共产党人始终引领着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
              1921年远在苏联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的张太雷在家书中写道“没有国家民族的昌盛,就不可能有家庭和个人的幸福。”在张太雷牺牲后,他的女儿正是怀揣这封家书,一路追随父亲的脚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2)概括说明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的?
              材料三:【家风与民风】家风文化反映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与城市文化发展一脉相传。
                   梁启超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出一整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培养孩子树立国家思想,树立自尊、自由、自治、讲权利、讲义务等新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博大的父爱给予孩子们细致入微的关爱与指导,使膝下9位子女成为不同领域的专家,创造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
                   有人曾问梁思礼先生:你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得很肯定:“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这一句话,支撑了我一生的追求。”梁思礼还曾说过,梁启超对他的最大影响就是爱国主义思想和忧国忧民。抗战期间,梁思礼虽然生活在天津的外国租界里,但是国难当头的气氛,仍然给少年梁思礼很深的印象。他曾说:正是因为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使我牢固地树立了国家必须强盛的观念,这百余年来我们受到的欺负使我感到我们一定要变成一个强盛的国家。
                   梁思礼(如图): (1924.8.24-2016.4.14),梁启超的第五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194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学位; 1947年获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 1949年获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1950任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技术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的时代背景。
              (4)结合张太雷女儿和梁思礼先生的成长经历,谈谈家风文化对于一个人人生道路选择的影响。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可以对黄宗羲提出的“工商皆本”思想从正面的、具有建设性的角度来看,这一观念直接地肯定了工商业在社会财富的增值过程中具有与农业同样重要的地位,使全社会达到货物畅其流,……从反面的、具有解构意义的角度看,这一观念将会起到解构传统农业社会“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念,从而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为手工商业者发展自己的事业提供新的哲学论证。
              --吴根友《“工商皆本”与晚明儒家经济哲学的新突破》材料二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探索始于1958年下半年至1960年的上半年,他以苏联为鉴,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毛泽东的商品经济观既有正确进步的一面,又有囿于历史局限不正确的部分。邓小平认真总结毛泽东的商品经济观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经济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从毛泽东的商品经济观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商皆本”思想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着怎样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商品经济理论以苏联为鉴的原因。并以20世纪90年代初的史实说明邓小平是如何发展毛泽东商品经济思想的。
            • 3. 20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伟大人物,他们既关注革命事业,又思考经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孙文学说第八章“有志竟成”》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欧洲“犹有社会革命”的原因。为避免类似革命的发生,他先后提出了哪些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有关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主张。并指出这些主张与孙文学说之间的关系。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发展经济的思路。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位伟人共同的追求。
            • 4.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出现了无数杰出人物。了解了他们,也就把握了那个特定时代的脉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1-图3分别是20世纪50-80年代在河南洛阳出土的唐人女俑。仔细观察图片,阅读材料,分析唐朝妇女的服饰体现了唐代怎样的社会风貌?运用史实说明唐太宗的统治对造就这样的社会风貌有何影响?
              材料二

              (2)结合所学,概述美国人民尊称华盛顿为“国父”的主要原因。阅读材料,分析华盛顿的人格与思想对美国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起到什么作用?
              材料三

              (3)结合所学,指出图片所呈现的两次重要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方面有哪些贡献?并分析它们的异同点。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  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 6. 材料一:孙中山曾说:“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材料二: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 7. 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古今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视角一: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据视角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3分)这些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视角二:中外思想的民主启蒙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视角二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 
              视角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㈠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㈡……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㈢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3)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据视角三,指出这一“质的飞跃”主要是指什么?从真正关注民生的角度看,新三民主义有哪些新发展?
              视角四: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关注民生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订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的报告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三代领导集体为关注民生,形成哪三大理论?各自解决什么重大问题?
              视角五:当代共产党的以人为本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什么呢?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5)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解读,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与古代“民本思想”和近代“三民主义”的民生观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 8.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仁人志士是站在代表先进思想和时代精神前沿,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对自然界及其运动规律按其本来面目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取得了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为近代科学革命揭开了序幕。尤其在文艺复兴中后期,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和通过阿拉伯世界得以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古罗马的优秀古典文化成果,使科学技术走出基督教的“神圣殿堂”,成为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重要支柱。
              --胡光利《文艺复兴运动与近代科学的兴起》
                  材料二    历史人物对科技和工业革命的态度举例
              姓名思想、政策或观点
              甘地“回到纺车去”
              爱因斯坦“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取决于人本身。”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使科学技术走出基督教的“神圣殿堂”,成为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重要支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两位人物,就他们对科技和工业革命的态度分别予以简要评述。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注:不会去享受);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里仁》
              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1)据材料一归纳孔子、董仲舒思想的共同点。指出董仲舒重教化的目的。
                 材料二“欧洲现代经济”是以资本为基础的社会。这个“资本”,在工业化过程中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张。在这一扩张过程中,“恶”作为资本的本性得到了露骨的体现。资本的“恶”性是它全部能动性的基础。但恰恰正是资本的这个“恶”,使人类跨进了一个新时代:它把劳动力变成商品,把货币变成资本,把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变得比奴隶制和农奴制“先进”,使之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还有利于为未来更高级的新的社会形态创造要素。
              --裘元伦《欧洲工业化时期劳资关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作者关于“资本”的观点。
                 材料三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义利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等等。
              --郑永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义利观理论形态的历史演进》
              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邓小平文选》第2卷
              (3)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义利观的差异,结合时代背景简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材料四  我们要做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好兄弟。“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中国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
              --2014年11月21日习近平《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你对义、利的认识。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二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78年)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
              (2)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二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