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快速发展。随着慈善事业体量的增大,慈善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促进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标志着我国的慈善事业进入全面法治的时代。让善行得到法律的保障和尊重,让求助者有章可循,让不法行为受到惩处,《慈善法》为爱心保驾护航。
              《慈善法》明确提出,对开展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这有利于将更多的慈善资源引导、汇聚到扶贫济困这一重点领域,引导慈善参与扶贫攻坚,促进更多的人口尽早脱贫致富。
                  开展慈善活动应当遵循合法、自愿、诚信、非营利的原则。国家应当采取措施弘扬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应当积极开展慈善公益宣传活动,普及慈善知识,传播慈善文化。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说明我国制定《慈善法》的必要性。
              (2)阐述《慈善法》所具有的经济意义。
              (3)慈善就在我们身边,从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公民应如何更好地参与社会慈善。
            • 2. 2015年1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广州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情况时说,我们要的是包容性发展,必须改善农民工、城市困难群体的生活条件,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努力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倡导包容性发展(  )
              ①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②扩大了农民工、城市困难群体的民主权利
              ③是推动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④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但居民贫富差距的扩大化已越来越不容忽视。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
              高三某班级开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探究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到以下两则信息:
              --西部某地区是传统农业区,农民占人口多数。本地政府提出,本地区解决收入差距的关键问题在于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所以。本地政府制定的政策、措施,更多的是加大对当地农民的帮助、扶持力度。
              --根据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和职工工资水平增长等情况,山东省从2014年3月l日起,再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的全省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500元、1350元、1200元三个档次,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地区执行不同标准。
              (l)从《经济生活》的角度,阐述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的意义。
              (2)两则消息分别体现了哪些哲学方法论原则?
            • 4. 如图是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公布的我国基尼系数的数据。

              注: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取值范围从0到1,数值越高反映贫富差距越大。通常认为,基尼系数位于0.3以下表示国民收入分配较公平,0.3至0.4属于相对合理,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就是收入差距悬殊。
              (1)上述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请选择一个经济现象推测其产生的原因。
              (2)201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我国政府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哲学依据。(请选择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一个哲学原理回答)
            • 5. 公正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从收入与分配的角度看,守护社会公正,政府要(  )
              ①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②实行结构性减税,提高企业利润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积极发挥国家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中的作用
              ④保证机会均等、收入平均、共同富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 2014年2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统计数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7%,这是继2012年以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实际增长第二次跑赢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这表明在我国(  )
              A.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
              B.收入分配实现公平
              C.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D.城乡收入差距基本消除
            • 7. 2013年山东省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5万亿元,增长9.6%,同比回落0.2%;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同比回落2.2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居民收入增速回落的同时,支出并未减少,在一些领域还在不断增加。2014年省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必须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确保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请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才能保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确保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 8. 材料一: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同比增长情况

                  材料二: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材料三  某高中生小李围绕“三农”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向村委会建议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向人大代表反映“三农”资金使用的违规情况;就农民工就业问题通过发帖形式在县政务微博上留言……
              (1)简要分析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小李积极“建言献策”方式的理解。
            • 9. 某校高三学生就“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进行探究。各小组收集了如下资料:
              A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这句话最受舆论热捧,其中“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被看成最大亮点。国家着力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既要有“加法”,又要有“减法”,概括地说就是增收减负。
              B组:该校所在某市2011年经济发展情况
              GDP11.2%
              财政收入21.3%
              企业利润12.4%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9.7%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8.9%
              C组:所在城市2011年7月首次启动物价上涨与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联动机制;9月1日执行新修改的《个人所得税法》,都深受市民欢迎。另据调查,该市储蓄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由于市民要为教育、医疗、养老等拼命攒钱。
              假如你是该课题研究成员,请结合所收集的资料,分析并解答下列问题。
              (1)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扩大中等收入比重对扩大内需的作用。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提高中等收入比重”过程中,做好“加减法”的必要性。
              (3)从经济生活角度给该市做好“加减法”提出合理建议。
            • 10. 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亮点,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等。)
              请运用经济常识简要回答:
              (1)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政府增加这方面的财政投入,这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2)国家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济社会意义(列出两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