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小刚的一篇作文中有以下一些描述语言,你认为合适的是(  )
              A.今天的气候很好,适合外出游玩
              B.今年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天气出现了异常
              C.昆明四季如春,这里的气候真不错
              D.早饭后还是晴空万里,到了中午却是乌云滚滚,大雨倾盆,今天的气候变化真大
            • 2.
              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被誉为“赤道雪峰”,形成该独特自然景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人为因素
              D.地形因素
            • 3.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 M地为(  )
              A.北半球夏季
              B.北半球冬季
              C.南半球夏季
              D.南半球冬季
            • 4.
              新疆天山地区的牧民,有迁移轮牧的历史传统,如图示意天山迁移轮牧过程。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1题。
              根据不同季节,牧民春、夏、秋、冬四季的轮牧地点对应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 5.
              我国古代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是描述地理规律,地理景观的名词佳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景象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应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词中的“春风”是指冬季风
              D.“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应了我国冬季南北冬季温差大
            • 6.
              读“中国地形图”和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地形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形特点是 ______ 。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 ______ 。
              (2)从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图中可以看出,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对中国农业造成的影响是 ______ (分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3)图乙中所示东南季风,能否为我国西北地区带来降水,为什么? ______ 。
            • 7.
              江西庐山海拔1700米的地方比山脚海拔200米的地方气温(  )
              A.高9℃
              B.低9℃
              C.高11.4℃
              D.低11.4℃
            • 8.
              读图,完成13-15题。

              如图的A、B、C、D四地中,下雨可能性最小的是(  )
              A.A
              B.B
              C.C
              D.D
            • 9.
              读图,完成13-15题。

              气象工作者在某时刻测得C地的气温是24.6℃,那么B地的气温可能是(  )
              A.36.6℃
              B.12.6℃
              C.25.2℃
              D.24℃
            • 10.
              读图,完成13-15题。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喜欢到D地避暑的主要原因是(  )
              A.D地沿海,降水多
              B.D地海拔低,气温低
              C.D地空气稀薄,太阳光照弱
              D.D地在海边,受海洋影响比较凉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