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读“台湾岛水系分布图”和“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B.台湾地势西部高中东部低

              C.年平均气温南高北低,中间高四周低   
              D.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地势
            • 2.

              《中国诗词大会》引发收视热潮,古诗词中也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诗中描述的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 )

              (2)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地理角度理解是( )

              ①玉门关不受冬季风影响                                        ②玉门关以西一棵柳树也没有

              ③受海陆位置影响,夏季风难以到达玉门关            ④玉门关的水分条件不适宜大量柳树生长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冬季风
            • 3.
              图为某岛地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岛地处东、西半球中的__________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______带。

                  (2)甲地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__。

                  (3)甲、乙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大的是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岛东、西两侧耕地面积较大的是__________侧,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11、下列城市,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A.呼和浩特         
              B.合肥           
              C.重庆          
              D.广州
            • 5.

              读欧洲传统民居自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的墙壁厚度变化规律图,图中墙壁厚度变化规律,反映了欧洲自西向东( )

              A.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          
              B.冬季越来越温暖          
              C.太阳光热逐渐减弱          
              D.年降水量逐渐增多
            • 6.
              读下面的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A、B、C、D四条曲线中,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的是_____,该线以东的南方地区气候类型多为______________,该线以西是______________区(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2)图甲的四条曲线中,表示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______,此线以东地形以_______________为主。

              (3)下列数字有可能为图中E点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是_____.

              A.260毫米         B.50毫米         C.600毫米         D.990毫米

              (4)图甲中F地夏季气温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图乙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该地冬季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可能位于___.

              A.青藏高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7.

              读我国“西北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呈东西方向条带状分布.因此,沿A→B→C的方向,降水逐渐______。请你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受海陆位置影响,西北地区气候比较_________,因而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_________业为主,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河西走廊等)还可以发展_________业。
              (3)C为我国最大的盆地____________盆地,盆地内有较为丰富的能源矿产____________。
            • 8.

              2010年6月11日,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在非洲头号经济大国——南非举行。娄底的张先生借参加世界杯开幕式之机,从6月1日开始自北向南游览向往已久的非洲大陆。拟定的行程路线为下面图1中的①至④线路,请结合图2和图3,回答问题。

               




              (1)首先到达的①处为          (国家),在这里看到的人种为          (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可以欣赏到的著名旅游景点有                       (任意两个

              (2)第二站到达②地,根据图3判断此时该地已经进入了        (干季或湿季)。张先生乘汽车在野生动物园里看到了许多动物,请列举2例                        

              (3)张先生的第三站是③非洲最高峰                山,该山虽临近赤道,山顶却终年积雪,原因是                     

              (4)到达南非后,计划先到最南端的好望角去看看,到达时,你能够说出当地好望角的气候类型是                                

            • 9.
              北纬30°中国段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风景走廊,东起浙江舟山市,西至西藏日喀则地区,“北纬30°中国行”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旅游节目,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①省区东部濒临的大海A是( )

              (2) ②省区是《中国行》的终点省份,该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3) 摄制组7月来到②省区,欣赏了壮观的油菜花海,而长江中下游的油菜3月已开花。该省油菜花开迟的原因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 10.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从图一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亚洲的地势特点是____                ___,  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__。

              (2)图一中A、B、C三地的气候特征与图二相吻合的是______地,该气候类型是_______                ,气候特征是______                      _______。

              (3)图一中①、②两地的降水有较大差异,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______。

              (4)对号入座:根据描述判断国家和地区,在横线上写出其名称并将代表字母填在图中适当的位置。

              D.著名的富士山,美丽的樱花,东西方兼容的文化。该国家是__________。

              E.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著名的红场、克里姆林宫,发达的重工业。该国家是____________。

              F.文明古国,著名的古建筑——泰姬陵,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该国家是___      ___。

              G.“十字路口”的位置,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有著名的马六甲海峡,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该地区是_____      ____。

              (5)图中H地所在国多火山、地震,有“火山国”之称。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其原因。(1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