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图一“中国人口增长统计图”图二“中国人口分布图”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四十多年中,我国先后施行“一孩政策”、“双独二孩”、“单独二孩”等计划生育政策.2015年10月,我国提出将施行“全面二孩”政策.
              资料二  2010年是全球的“普查年”,中国也进行了每十年一次人口普查.老龄化的问题比想象中的严重.普查显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了13.3%.而刚刚进入老龄化社会的2000年,这个比例只有10.3%.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未来几年中,老年人口增加的速度,将远快于劳动力人口增长的速度.从而使得中国的老龄化出现加速的局面.

              (1)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战争、疫病等原因,人口死亡率较 ______ (高、低); 从1949年至1979年,人口总量 ______ (迅速、缓慢)增加;20世纪70年代以来, ______ 政策的实施,使我国人口增速变 ______ (快、慢).
              (2 )图二中,划分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A-B 是 ______
              A.秦岭-淮河
              B.长城沿线
              C.黑河-腾冲
              D.大兴安岭-太行山
              (3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其原因是:地形较 ______ ,气候适宜,历史开发较 ______ ,交通较 ______ ,经济发展较 ______ ,对人口吸引力大.
              (4)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主要原因是我国 ______
              A.人口总数连续减少
              B.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C.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D.劳动力已经严重短缺.
            • 2.
              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出,旧中国在较长的历史时期,由于战争、疫病等原因,死亡率 ______ ,人口增长 ______ .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 ______ 线上升趋势.
              (3)人既是生产者,又是 ______ 者,人口数量的增长应与 ______ 的发展和 ______ 、 ______ 的条件相适应,为此我国政府把实行 ______ 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 ______ ,提高人口 ______ ,具体要求是: ______ 、晚育、少生、 ______ .
            • 3.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国人口现状和人口国策,老师要求全班同学绘制自己的“家谱”,图一是小明同学的作业。读图二“中国人口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一中家庭子女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建国后我国先经历了人口的 ______ (快速、缓慢)增长阶段,结合图二可知,到1970年人口总数达到 ______ 亿,后期增速逐步变 ______ (快、慢)。
              (2)人口众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 ______    资源,但同时也会对 ______ 造成巨大压力,1982年我国正式把 ______ 确定为基本国策,所以班里大部分同学和小明一样是 ______ 。
              (3)结合家庭变化,小明发现,随着出生率持续下降、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家庭、社会的养老负担将逐步加大,中国正面临日益严重的 ______ 问题。
              (4)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结合前面分析,你认为原因是:(至少两条) ______ 。
            • 4.
              读中国政区图(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______ ;我国壮族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______ .(填字母)(2)2016年10月6日晚,2018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A组第三轮,中国队主场迎战叙利亚队,在我国陕西西安开赛,西安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______ (字母),其简称是 ______ ,记者在直播现场发现了一辆车牌号为“鄂L×××××”的小轿车,这辆车来自于 ______ 省.
              (3)我国面临的四个海洋中,纬度最低的是 ______ .
              (4)我国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______ (填一个即可).
              (5)图中中国的人口地理界线MN以东地区人口 ______ .(填“稠密”或“稀疏”).
              (6)中国陆地国界线长 ______ 万多千米,接壤的国家有 ______ 个.
            • 5.
              读表“我国某市不同年份的人口数据资料”和图1“某市不同年份人口年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人口(万人) 1363.6 1538 1961.9 2170.9

              (1)根据表数据,在图2中绘制该城市人口增长折线图.
              (2)依据所绘制的图,概括2000-2015年该市人口增长特点.
              (3)图1反映出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是 ______ (选择填空).
              ①人口年龄结构稳定不变,劳动力充足    ②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③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④≥65岁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4)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该市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______ (选择填空).
              A.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B.有利于人口快速、持续的增长
              C.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D.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
            • 6.
              读“中国人口密度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代表的地理名称分别是A ______ ,B ______ 。
              (2)由图中看出A与B连线以东地区,人口密度 ______ ,以西地区人口密度 ______ 。
              (3)A、B线以东面积占全国的 ______ ,人口占全国的 ______ ;A、B线以西面积占全国的 ______ ,人口仅占全国的 ______ 。
              (4)人口地理界线是由著名人口地理学家 ______ 提出来的。
              A.徐霞客  B.马寅初 C.胡焕庸  D.胡锦涛
            • 7.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内海A的名称为 ______ .
              (2)B、C是我国的两条大河,B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著名的 ______ 河.C河流入海口的 ______ 市(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3)②地区比③地区的年降水量多,农业以 ______ 为主.
              (4)③地区的河流多为 ______ (内流或外流)河.
              (5)在人口分界线以东,人口密度 ______ (大或小).
              (6)我国最大的岛屿④是 ______ 岛.
              (7)⑤虚线年降水量接近 ______ 毫米的等降水量线,一月的平均气温接近 ______ ℃的等温线.
              (8)①地区的耕地类型以 ______ 为主,②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______ .
              (9)虚线⑥是我国地势 ______ 阶梯分界线.
            • 8.
              从黑龙江省的 ______ 市到云南省的 ______ 县划一直线,此线-- ______ 人口稠密。
            • 9.
              图1为我国地理界线图,图2为某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①线,此外还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界线也经过此线,写出2条 ______ 。
              (2)②线大致经过 ______ (山脉)- ______ (河流),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界线,此线以北耕地以 ______ 为主,以南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______ 。
              (3)④线是我国人口地理界线,此线以东人口 ______ 。
              (4)图2呈现的景观普遍存在于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______ 。
            • 10.
              读材料一、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然资源 土地
              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
              面积
              江河年径流量 森林
              面积
              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3 3 4 6 6
              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 13 12 13 14 15
              材料二:194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为1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200千克,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为4.5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350千克。
              材料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饭桌上的食物越来越丰盛,但在生活中浪费食物的现象也特别严重,这中行为严重的增加了中国的粮食危机。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自然资源具有总量 ______ 、人均占有量 ______ 的特征,造成这一特征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 。
              (2)根据材料二计算: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是1949年的 ______ 倍,2003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1949年的 ______ 倍,这说明了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比粮食增长速度 ______ (快、慢)。
              (3)结合生活实际和材料三,简述今后你应该怎样做才能降低中国的粮食危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