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关人口与经济,正确的叙述是(  )
              A.我国人口众多,对于发展我国经济百害无益
              B.我国众多的人口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使我国各项经济指标均名列世界前列
              C.孩子过多,只会给家庭经济带来困难,不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增加负担
              D.我国人民每年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有较大一部分都消耗于每年新增加人口的需求上
            • 2.
              下列四幅人口增长曲线图,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B.
              C.
              D.
            • 3.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主要表现为(  )
              A.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B.青藏高原密集
              C.内陆多,沿海少
              D.南方地区人口稀疏
            • 4.
              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你认为以下关于我国人口和民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口政策的调整是为了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B.计划生育不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C.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社会突出的人口问题之一
              D.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
            • 5.
              结合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B.山东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
              C.漠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
              D.平原、盆地人口少,高原、山地人口多
            • 6.
              中国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多增13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5%;死亡人口97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0.709%;自然增长率比2015年提高0.09个百分点。据此回答10-11题
              中国2016自然增长率比2015年提高0.09个百分点,说明(  )
              A.中国人口在下降
              B.中国人口在增长
              C.中国人口停止变化
              D.中国人口负增长
            • 7.
              我国重要的“黑河-腾冲”人口界线连接(  )
              A.甲省和乙省
              B.乙省和丙省
              C.丙省和丁省
              D.丁省和甲省
            • 8.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多
              B.北方人口密度大,南方人口密度小
              C.山区人口密度大,平原人口密度小
              D.河流上游人口密度大,下游人口密度小
            • 9.
              据图可知,江苏省的人口密度为(人/每平方千米)(  )
              A.10-100
              B.100-300
              C.300-500
              D.>500
            • 10.
              读2006~2011年中国(除港澳台外)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图可知,2006年到2011年,我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是(  )
              A.人口总量停止增长
              B.人口总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C.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D.人口总量增加,但增长速度下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