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四川省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3~2015 年四川省 33 项民生工程投入
              年份总额重点投向
              2013540.3亿元社会福利中心、校安工程、留守儿童之家、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家电下乡等
              2014605 亿元建设美好乡村公共服务奖补助、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补助、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
              2015686.3亿元保障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以及“三农” 投入等
              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四川财政资金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的经济意义。
            • 2. 材料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理清政府与市场权力,在收入分配领域内的边界,逐步形成市场化机制和效率导向的初次分配格局,政府调节和公平正义的再分配格局,一体化发展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化,透明化导向的分配秩序格局,科学高效导向的分配管理格局,激励化导向的分配制度格局,最终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
              (1)结合材料一分析政府如何运用分配政策和财政政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二对财富不断向政府集中可以使政府更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2015年,财政的几项重要支出分别为:教育支出2290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913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0086亿元;交通运输支出10371亿元;农林水支出14002亿元;同时采取减税政策。通过这些措施,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某些行业、地区资源严重不足现象得到改善。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 3. 收入分配改革已酝酿多年,最低工资标准虽然不断提高,但公众感觉“干得多挣得少”,收入“跑”不过房价、物价,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区域间的收入差距还在呈现扩大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在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再加上一些垄断行业的特殊地位加大了收入差距,公众真切期望财富分配要体现社会公平公正,这就意味着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而且要“把蛋糕切好”,把社会财富更多地分到百姓手里、分到有贡献的劳动者手里,真正体现“多劳多得”。
              请根据“个人收入的分配”的知识,简要分析怎样才能“把蛋糕切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 4. 依据漫画,回答问题。

              结合漫画,联系所学知识,就解决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 5. 材料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砖和重要支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深化税收制度改革,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功能、稳定宏观税负、推进依法治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结合材料,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说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 6.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这个量化指标的提出,事关百姓生活质量,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彰显了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坚定决心,温暖给力,振奋人心。
              材料二: 要实现翻一番的目标,有专家提出,首先要做好“加法”: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特别要增加就业,保证普通劳动者收入每年都能稳定增长。其次要做好“减法”降低税收,让利于民,杜绝贫困,缩小贫富差距,控制物价,实现收入“倍增”而不是“被增”。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材料二所强调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石柱中学高2018级高一上期期末考试。
            • 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发展目标。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这是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上图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 GDP的比重(%)
              注:西方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50%-60%,美国为65%,日本是60%,英国高达71%。
              材料二:近十多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C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材料三: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峰论坛10月1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新职业、新岗位,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让更多的人富起来,实现机会公平、权利公平、人人参与又人人受益的包容性增长。要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强化人才支撑、营造良好氛围,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1)结合材料一、二,简要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为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提出建议。
              (3)结合材料三,分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意义。
            • 8. 2015年人民网两会调查上线,就公众关注的16个热点问题展开网上调查。其中“收入分配”问题备受关注。有网民写到:加强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就能实现社会公平。
              请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 9.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共享”就是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为此必须加强和改善民生工作,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请结合“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才能落实“共享”理念?
            • 10. 人文主义思想是世界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他的出名主要的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
              --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学说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何地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在社会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4)材料四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它在政治经济两方面为老百姓带来了哪些“福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