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义利之争始终是一个困扰人类的命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之辨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西哲之议
              亚当•斯密曾经设想,上帝创造世界和钟表师傅制造钟表一样,在人类心灵上设计和制造了如钟表的齿轮一样的利己心。钟表一经造好便自行运转,上帝--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导着市场经济中那出于私念的利己心的谋利活动,从事最能赚钱的工作,把自己的资本投向最能谋利的地方、行业,而这些地方、行业又正是最需要资金的。这样,就在客观上满足了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达到了他原非出于本意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了社会利益的增长。
              --段治乾《市场经济的制度伦理探析》
                  材料三  伟人之论
              邓小平义利学说主张真正将义与利结合起来,实现辩证的有机统一。它强调义利合一并不是义利的绝对同一,或简单地把义视为利或把利视为义,而是指在现实生活中使道义与功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功利的追求置于道义的宰制与规约之下,使道义的讲求为社会和人们带来更大的社会功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义与功利本质上是合一的。
              --王泽应《邓小平义利学说探论》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的义利观,并谈谈你对“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的理解。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中亚当•斯密的观点。
              (3)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的义利观并分析其意义。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注: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一一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材料三  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大的思想交锋。第一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另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一一摘自沈宝祥《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程》
              社会转型必然促使思想文化变迁,反过来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思潮与文化革新,又往往是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
              一一摘自楠升《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转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政治思想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突破”的核心内容,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思想解放成为“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的表现,分析这一时期与前两个时期思想解放运动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
            • 3. 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各国走上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指出:“所谓新经济政策,就是在很大程度上转而恢复资本主义。究竟到什么程度,我们不知道。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租让合同,把企业租给私人资本家,这些都是直接恢复资本主义……废除余粮收集制就意味着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完税后的剩余农产品……在这种自由贸易的土壤上不可能不滋长资本主义。”
              --《列宁选集》第四卷
              (1)据材料一,你如何评价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解释?
              材料二  当时出现了一个“不分意识形态,众人开始以苏联为师”的特殊现象:1930-1935年间,西方著名的政界、经济界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计划”一词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一时间,美国和西方国家对苏联计划经济“转变为模仿”。--2010年5月《红旗文稿》
              (2)据材料二,指出西方人“以苏联为师”“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美国“对苏联计划经济‘转变为模仿’”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
              (3)据材料三,我们的“新事业”在经济建设理论方面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选择经济发展道路?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热播以来,引起观众的反响。《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 84O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其中第一部分以林则徐、魏源等少数人睁眼看世界为起始,到洋务运动试图以封建统治秩序与西方技术相结合来实现自强,再到维新派试图以君主立宪来改革政体、变法图强从而挽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这些复兴之路先后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
              材料二  2007年1O月13日,《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也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近800米的展线,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见证,浓缩了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复兴的艰难历程。“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来自四川的八旬谭姓老者,一边重复着毛主席的这句话,一边在开国大典巨幅图片前留影。五名来自首都钢铁工学院机电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也一起在这里留影,他们说:“站在这里我们心潮澎湃,感觉自己重生了。”开国大典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由此进入了新纪元。
              材料三  2007年1O月15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报告。其中报告中指出:“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回答:(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如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闸门的?
              (2)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前期(1949年一1956年)的重大举措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
              (3)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们取得一定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产生了哪些思想文化?
            • 5. 运用政治常识,论述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要求:
              (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 6.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    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祥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一一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1)鸦片战争后,“仁人志士”萌发了怎样的新思想?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列举近代中国人在争取政治民主化斗争过程中提出的重要政治主张。
              材料二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而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材料二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结    合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 孙中山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
              材料三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材料三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4)综合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