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我国疆域图,回答问题:
              (1)中国位于 ______ 洲东部和 ______ 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我国陆地面积约为 ______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2)将代表下列地理事物的字母或数字填在图中恰当的位置
              海域:①印度洋   ②东海   ③南海
              陆上邻国:A蒙古   B印度   C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D韩国   E菲律宾.
            • 2.

              (1)地球仪上最大的纬线圈是_____________,它指示_____________方向。

              (2)澎湖列岛、钓鱼岛属于我国________省;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________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3)在地图上要区分不同的地理事物,主要通过识别图上的_______;图幅大小相同的成都市地图和都江堰游览图,比例尺较小的是_______。

              (4)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_________;中东主要的矿产资源是_______________。

              (5)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_________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位于地球五个热量带的___________。

              (6)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该线以_____(北或南)年平均降水量在800mm以下。

              (7)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地区是______地区;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基地是__________。

              (8)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泊是___________湖;三江源是____________、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区。

              (9)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_______个民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_______地区。

              (10)我国的长城科考站(620S,590W)________(有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每年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_____。

            • 3.

              (1)我国省级行政区中,共有_________个直辖市;与四川省相邻的自治区是_______________。

              (2)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四川盆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

              (3)面积最小的大洋是_____________洋;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埃及位于________洲;日本位于太平洋__________岸。

              (5)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____________,居世界第三位;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______________。

              (6)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东北地区。

              (7)连接成都与陇海线的铁路线是__________;陇海线与兰新线交汇处的铁路交通枢纽是________。

              (8)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河流多为内流河的是_______地区;冰川分布最广的是__________地区。

              (9)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全国政治、___________中心;新疆最突出的矿产资源是___________。

              (10)与深圳相邻的特别行政区是__________;台湾被称为“亚洲的天然植物园”,__________产量居世界首位。

            • 4.

              读“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我国领土最东端和最北端均位于
              (2) 以上四省区中,简称为“晋”的是
              (3) 乙图中①②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