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七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几乎由海洋所组成的板块是: ______ .(填字母)
              (2)图中D板块中的陆地主要是 ______ 洲由构成的(填大洲名称)
              (3)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球运动比较活跃,例如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______ 板块与 ______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填板块名称),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处于 ______ 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4)被称为“地球伤疤”的东非大裂谷则是处于 ______ 边界上(选择‘生长’或‘消亡’),是图中B板块与 ______ 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填字母).
            • 2.
              这次地震发生在哪两大板块附近(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D.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 3.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  )
              A.哥伦布
              B.魏格纳
              C.哥白尼
              D.麦哲伦
            • 4.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D是 ______ 板块,E是 ______ 板块,F是 ______ 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 ______ ;板块与板块 ______ 的地带,地壳比较 ______ .
              (3)喜马拉雅山是由 ______ 板块和 ______ 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填字母)
              (4)用板块的知识解释日本地震频繁的原因: ______ .
            • 5.
              读板块运动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是① ______ 板块④ ______ 板块。
              (2)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全球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______ 。
              (3)科学家预测,位于①板块和②板块之间的地中海会缩小直至消失,是因为 ______ 。
              (4)世界上的火上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 ______ 地带。
            • 6.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______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 7.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中比较活跃的地带是(  )
              A.板块内部
              B.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C.大陆内部
              D.陆地和海洋交界地带
            • 8.
              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厘米至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B.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C.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D.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 9.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7 年5 月25 日22 时27分在菲律宾北部发生5.0 级地震,震源深度60km。此次地震发生在
              (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内部
              D.亚欧板块内部
            • 10.
              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还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读漫画《原来我们曾是一家人啊!》,完成12~14题。
              该学说的提出者是(  )
              A.哥伦布
              B.哥白尼
              C.魏格纳
              D.麦哲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