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

              A.在山地迎风坡利用降水多的优势大面积种植水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利用众多的河湖发展淡水养殖
              C.在吐鲁番盆地利用夏季高温的优势大面积种植热带水果
              D.在西双版纳利用丰富的热量资源大量种植棉花
            •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平均每小时每条车道空间上,小汽车可运输3 000人,公共汽车6 000人,轨道交通10 000~60 000人,运送相同数量的乘客,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相比,可节约能耗80%以上,节约道路资源90%左右,污染物排放减少80%。正因如此。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小汽车出行被国际公认为是缓解拥堵、改善环境的一剂良药。

                  材料二  地下水水质监测等级示意图(2014年我国4869个监测点位数据)。

                  材料三  电子垃圾也叫“e垃圾”,是家庭和企业报废的电子产品,如果随意丢弃,其有毒物质就会进入土壤、空气和水中。2014年,我国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等产品的报废量超过1亿台,而实际进入正规处理机构回收利用的却不多、    材料四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强化城市规划、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举措。

              (1)据材料一可知,平均每小时每条车道空间上,公共汽车可运输_______________。

                A.3 000人     B.6 000人

                C.10 000人    D.60 000人

              (2)根据材料一分析,下列做法不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是_______________。

                A.步行上学      B.搭乘地铁

                C.多开小汽车    D.乘坐公共汽车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地下水水质优良级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

                A.10.8%    B.25.9%    C.1.8%    D.45.4%

              (4)电子垃圾既是“环境的炸弹”,也是“身边的矿山”,结合材料三分析,针对废旧手机处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随意丢弃

                B.埋在土里

                C.扔进河里

                D.交给正规处理机构回收利用

              (5)根据材料四分析,建设宜居城市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①市区内建钢铁厂  ②完善公共交通  ③污水治理  ④垃圾处理  ⑤减少绿地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6)有人这样说过,“我一人之力固然不能消除污染,但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庄严责任”。作为中学生,你能为宜居城市的建设做些什么?(写出一条措施即可)

            • 3.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针对这个说法,光明学校地理活动小组的同学展开了一系列调查活动。下面就是他们的调查报告,请你帮助他们分析一下吧。 首先,他们上网找了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然后走访了学校附近的几个生活小区。

              (1)调查结果一:看看我们身边的垃圾都有什么。

              垃圾

              尘土、树叶

              厨余垃圾

              纸张

              木材

              玻璃

              塑料

              旧衣物

              金属

              所占比重%

              7

              63

              11

              1

              2

              13

              2

              1

              问题1:人类生活涉及的自然资源种类有哪些?其中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2)调查结果二:身边垃圾怎么处理?
              地理小组的同学走访了学校附近的光明小区和紫金小区,下面是同学们拍的照片。

                          光明小区的垃圾桶                         紫金小区的垃圾桶

              问题2:你能看出问题最有可能出现在哪里吗?


              (3)调查结果三:垃圾去哪儿了?

              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包括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根据2003年12月份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北京市生活垃圾治理白皮书》介绍,这三种垃圾处理方式所占比重分别为89.6%、5.8%和4.6%。

              问题3:你认为填埋和焚烧的方法有什么弊端?


              (4)地理小组的同学在这次实践活动后准备在学校以及他们各自所在的社区发起一项公益活动——跳蚤市场活动。

              问题4:对于如何处理身边的垃圾你还有其他建议和方法?

            • 4.

              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提出了( )

              A.保护地球
              B.珍惜资源
              C.只有一个地球
              D.保护环境
            • 5.

              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我们中学生责无旁贷.下列做法,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少买不需要的衣服,少机洗多手洗    
              B.少吃烧烤食品,不用一次性塑料袋、木筷子

              C.养成随手关水龙头、关灯的好习惯    
              D.新年、圣诞同学们之间互送精美纸贺卡
            • 6.

              泰安市某中学的小华同学参加了学校的地理活动小组,在五一期间到当地山区进行了野外考察。读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当地的地理资料,小华记录了当地的一些地理特征,其中记录出现错误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甲村海拔在100米至150米之间

              B.乙村附近有高铁通过

              C.沿公路从乙村到甲村一直上坡

              D.①、②两地中②处更适合修建梯田

              (2)为了不妨碍地面交通,高速铁路基本上采用修建高架桥和隧道的形式。图中高铁在该段③、④两处需要修建高架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小华整理的十年间该地区人口数量、耕地面积、森林面积、产业结构的变化资料。

              年份

              人口数量(人)

              耕地面积(亩)

              森林面积(公顷)

              产业构成

              2007年

              5000

              3500

              3200

              种植业

              2017年

              13000

              7120

              1100

              种植业、造纸业、木材加工业

              (3)表中提供的信息,反映了该地十年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伯在乙村生活了三十多年,他向活动小组感叹到:村旁的这条河流变得越来越陌生,再也找不到10年前的影子了。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十年来当地的发展有可能对河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结合实际,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点)。

            • 7.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是(  )
              A.为了生活更美好,农村人口应大规模迁往城市
              B.城市越大,人们的生活就越美好
              C.为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应将大量耕地改成建筑用地
              D.人类与城市应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 8.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 推动绿色发展”,旨在引导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家园。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 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应限制的是
              (2) 以下行为符合该主题的是
              A.植树种草、大搞绿化              
              B.推广使用太阳能
              C.市区禁止汽车鸣笛                
              D.污水直接排放
            • 9.

              2015年“地球日”活动中,中国区主题是“能见蔚蓝”。“能”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能够带来改变,“蔚蓝”代表每个人对告别雾霾、寻回蓝天的期待。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1) 下列能源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2)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雾的是:
              (3) 下列举措有利于实现“寻回蓝天”的是:
              A.石油
              B.水能
              C.天然气
              D.煤炭
            • 10.

              人活着既要生活又要生产,要想生活更美好,就要加倍地去生产。但生产还要注意不能破坏环境。请判断下列生产活动对环境破坏较小的是

              A.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B.用砍伐森林扩大耕地面积的办法来增加粮食产量
              C.依靠农业科技,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同时采取生态措施,改善环境。
              D.人多力量大,因而为了扩大生产,就不能控制人口数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