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天气和气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表3是某地多年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资料。小明根据表中资料绘制了该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如图),但是绘制的不够完整,请你帮他绘制完整。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6

              27

              27.5

              28

              27.5

              26

              27

              28

              27

              27

              25.5

              降水/mm

              253

              380

              460

              290

              270

              170

              140

              200

              180

              210

              220

              190

              (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该地的气候特点为________,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这种气候对应在如图中分布的区域是________(填序号);下列民居位于这个地区的是________(选择填空)。

              (3)如图中序号⑥区域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这种气候在________洲的________(国家)的东部分布面积最广,它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________。

              (4)小明同学还计划寒假到②地旅行,出行前准备的符合当地气候的物品应该有________、________(列举出两样)。

            • 2.

              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甲地、乙地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中1月气温低于0℃的是_________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__________地。

              (2)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_________地,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是______地。

              (3)甲地的气候类型属于___________季风气候,乙地的气候类型属于____________季风气候。

              (4)受冬夏季风的交替影响,我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呈现________季节多,_______季节少的特征。

              (5)根据上图,可以判断甲地在中国的          (南方或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         ;乙地属于         (南方或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3.

              下列关于我国气候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农村的砖墙斜顶房,是为了适应多雨的环境
              B.我国气候影响了主要粮食作物分布,自古就有“南稻北麦”之说
              C.我国东部地区气候湿润,草原广阔,畜牧业发达
              D.夏季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在海南,气温最低的地方在漠河
            • 4.

              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B.我国东临太平洋,东部广大地区雨量充沛,利于农业发展
              C.我国主要位于热带
              D.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 5.

              (1)我国陆地面积达________平方千米,在世界上仅次于________、加拿大,位居第三位。

              (2)我国陆地国界线长达________多千米,路上邻国有________个。

              (3)位于中尼边境的________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________米。

              (4)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________、________、寒潮等。

              (5)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国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

              (8)在农业生产方面,我国西部地区以________业为主,那里有我国的________大牧区。

              (9)改革开放以后,沿海、沿江地区工业迅速发展,一些老工业中心成长壮大,新工业中心不断涌现,并形成了________、辽中南、________、珠江三角洲等工业基地。

              (10)北京的________是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的有效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

            • 6.

              关于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B.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C.河流东多西少,均注入太平洋
              D.海洋陆地兼备,频临两个大洋
            • 7. 阅读下列地图,回答问题。

              (1)归纳我国东部油菜开花日期的规律,并分析形成这种规律的原因。

              (2)由乙图可看出,________是我国油菜集中产区: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其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

              (3)图中A是________省,该省油菜开花时间大约在________月份;该省省会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4)图中B处山脉是________,与淮河一起构成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北侧的主要油料作物是________。

            • 8. 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错误的是
              A.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C.我国河流多为外流河
              D.我国自然灾害少,发生频率低
            • 9.

              关于我国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B.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C.大多数河流呈散射状分布
              D.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 10. 读台湾省地区(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峡:A    海峡,海洋:B    ,岛屿:C    (群岛),D    岛,河流:E    ,山峰:F    
              (2)城市:①    是台湾省的省会和人口最多的城市.②    是台湾省最大的海港和最大的工业中心城市.③    是距②最近的海港.
              (3)影响台湾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气候类型主要是    气候和    气候.
              (4)台湾的水稻主要分布在    地区,这里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5)根据图中山脉的走向判断河流E的流向是    
              (6)关于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甘蔗和蔗糖闻名于世
              ②四季水果不断,有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乡”的美称
              ③西隔台湾海峽与福建省相望
              ④茶叶、香蕉、菠萝弛名中外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