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 (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③
            • 2.
              9月25日至9月28日期间,用户在微信启动时,可以欣赏到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祖国全景.事实上,此前微信启动页中选用的照片素材是NASA在全世界范围公开的第一张完整的地球照片,名为“蓝色弹珠”,这是人类第一次从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根据材料,回答1~2小题.
              人类认识地球面貌的过程是(  )
              A.a→b→c
              B.b→a→c
              C.c→b→a
              D.b→c→a
            • 3.
              读徐志摩的诗《想飞》:“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再看回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想认识地球全貌的迫切心情.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认识了的地球形状:下列有关地球形状描述正确的是(  )
              A.圆形
              B.天圆地方
              C.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D.不规则球体
            • 4.

              对地球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绕日旋转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C.地球公转周期约为一年
              D.地球是标准的球形
            • 5.
              有关地球形状与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8千米    
              B.地球的赤道直径是4万千米
              C.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D.地球是个标准的球体
            • 6.

              课间几位同学在讨论怎样形容地球的大小,下列哪位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

              A.子轩:地球是一个非常大的球体,平均半径有6371米。
              B.豪豪:我记得某资料上地球的周长有4万米。
              C.诗怡:地球的表面积是5.1平方千米。
              D.丹丹: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所以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
            • 7.
              读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③→①
            • 8.

              对地球形状最准确的描述是

              A.圆球   
              B.椭球体   
              C.不规则球体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9.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列对其认识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 10. 2014年10月8日晚,亚洲和美洲地区出现月全食现象:即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没有太阳光直射。读图,完成29-30题。

              月食现象可以作为以下哪个地理现象的证据(  )
              A.地球的大小
              B.地球的形状
              C.地球的公转方向
              D.地球的自转方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