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示意福建某茱莉花茶生态园等高线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茉莉花喜温暖湿涧和阳光充足环境。随着近年来生态观光农业迅速兴起,茉莉花茶生态园应运而生。

              (1)该生态园的地形类型以______为主。
              (2)观景品茗区的海拔不高于______米,其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
              (3)在观景品茗区朝______方向拍,可以拍到图2的景观。
              (4)由图1可以看出,茉莉花种植区的分布特征是______。根据茉莉花喜阳的习性,图1中②处不适宜种植茉莉花的原因是______。
              (5)为了运输新鲜茶叶到加工厂,生态园计划修建一条公路,甲、乙两条线路中比较合理的线路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 2. 2019年,连接革命老区江西省兴国县至福建省泉州市的兴泉铁路进入全面施工阶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兴泉铁路穿过甲______山脉,江西省的简称是______。
              (2)兴泉铁路经过我省的地级市有A______市和泉州市:泉州东临乙______海峡。
              (3)泉州站与清流站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_站,其影响因素是______因素。
              (4)在兴泉铁路建设中,需要修建较多桥梁隧道的原因是______。
              (5)随着铁路的建成开通,请你为促进革命老区的脱贫致富提出一个可行性方案______。
            •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千古流传,屈人之名尽人皆知,让人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习俗。福建省尤为盛行赛龙舟,如闽南漳州的九龙江,每年端午节期间的赛龙舟足足十天,场面非常壮观,岸边观赛民众人山人海,宽阔的江面上龙舟破浪如飞。青碧河水,青山倒影,美如一幅山水画卷。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赛龙舟盛行的是 ______ 地区。从气候因素考虑,该地区端午节前后气温较 ______ (高或低),有利于赛龙舟。
              (2)从降水、河流等自然因素分析九龙江盛行赛龙舟的有利条件。

              (3)福建省境内有很多河流的上游不适宜赛龙舟,试简析其自然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 4.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山脉),B是__________(河流)。

                  (2)甲是______省,该省约80%的人口祖籍为________省,上述两省之间大宗货物往来最适合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3)甲省东部濒临________(大洋),该省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地处_______________,地壳比较活跃。

                  (4)甲省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7月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可可西里、厦门鼓浪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拥有52处世界遗产,在世界遗产拥有量上名列前茅。昆明某中学计划暑假带初二年级的学生前往上述两地旅游观光。

                材料二:图1和图2分别是两地所在区域和省份简图。

              (1)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____________地区。

              (2)图1中在铁路沿线可以游览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泊______________湖,参观拉萨著名的藏传佛教建筑__________​_____。

              (3)图2水热条件较好,当地人们传统的主食是_____________。

              (4)根据图2的地理位置,判断该地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____________。

              (5)当同学们到两地旅游观光时,应该准备的防护用品有______________等。(任写一种)

            • 6. 阅读有关材料和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泉州市人口数
              年 份(年) 1949 1957 1965 1978 1984 1996 2000
              人口(百万人) 2.19 2.74 3.27 4.58 5.21 6.45 7.28

              (1)图中代表晋江市政区的序号是______,序号①表示______市。
              (2)建国以来,泉州市人口数量不断增长。据上表数据,在网格图中绘制出新中国成立后泉州市人口增长折线图。
              (3)当前,泉州市人口仍处于婚育的高峰期,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因此,实行______的人口基本国策不可放松。
              (4)20世纪50--70年代,泉州人口外流,而改革开放以来,泉州经济突飞猛进,外来人口却大量涌入泉州。结合泉州市改革开放前后人口流动的逆转示意图,谈谈这种转变的原因有什么?______。
              外来人口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巨大的贡献,结合你的认识简要分析外来人口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______。
            • 7. 读图 1和图 2,完成下列各题。

              (1)福建依山傍海,“山”指的是武夷山脉和 A______山脉,“海”指的是我国四个近海中的B______海。
              (2)漳州是水仙花的故乡,每年有大量水仙花销往 C______(简称) 省,它和 D______(地级市)市都位于宁德的______(方位)面。
              (3)福建省人口分布不均,______(沿海、内地)地区比较稀疏,而密度最大的地级市是______ 市。
              (4)风力是古代帆船的主要动力,古福建人从泉州港出海到东南亚谋生的最佳季节是______(冬夏)季。
            • 8.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省北临①        海,东临

                   洋,南临    海,西隔②     海峡与甲        省相望。

              (2)、最长的河流④           ,最大的湖泊⑤            ,最大的港口城市⑥          ,最大的城市            。 城市⑦           ,⑧              

            • 9.
              阅读图表和资料,回答问题。


              (1)读“泉州市2015年主要工业部门产值图2”,最大的重工业部门是      

              (2)各县市的工农业发展迅速,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产业,初步构成产业集群,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把以下称号对应县市填在相应的空格中。

              中国乌龙茶之乡C   , 中国陶瓷之乡A   ,中国建材之乡D   

              (3)泉州气候类型为     。据图1可知泉州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    (增多或减少),这种降水分布情况是受           因素的影响。

              (4)比较泉州的母亲河——晋江在安溪境内河段和南安境内至入海口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相同:                             

              不同:                              

            • 10.
              读台湾及福建沿海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台湾的地形分布特点是 ______ .
              (2)台湾火烧寮的年降水为1万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方之一,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______ .
              A.纬度低  B.距海近C.迎风坡   D 河流多
              (3)如果现在要种植一些橡胶和椰子,你觉得在图上所示的A、B两地中,选择何地较适宜: ______  (仅从气候条件考虑).
              (4)你对台湾最熟悉的工业部门是 ______ .
              (5)从福州到台北的直线距离为 ______ .(图上距离大约为2.6厘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