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资源总量丰富,可再生资源众多,人均占有量呈不断上升趋势
              B.由于人口增长和资源增加相互抵消,人均占有量保持不变
              C.由于我国某些资源短缺,而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会大幅度下降
              D.人均资源占有量继续减少,自然资源形势严峻
            • 2.

              读下图,完成7~8题。


              (1) 有关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2) 有关甲、乙、丙、丁四地所在国家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地纬度相同,气候类型相同  
              B.甲地冬季温和多雨
              C.乙地终年炎热干燥            
              D.丙、丁两地夏季均盛行东南风
            • 3.

              读我国局部区域如图所示,回答问题:京广高铁于2012年12月26日全线开通。从广州坐高铁到北京的旅行时间缩短至8小时左右,回答下题


              (1) 

              图中①、②、③、④四条铁路线属于京广线的是( )



              (2) 

              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3) 

              下列由秦皇岛港运往海口的货物,不可能的是( )



              A.①                          
              B.②                          
              C.③                          
            • 4.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 5.
              4、我国最大的稀土矿产地是
              A.金昌
              B.和田
              C.白云鄂博
              D.克拉玛依
            • 6.

              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与如图反映内容不相符的是( )

              A.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B.耕地少,难利用土地较多
              C.林地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    
              D.草地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
            • 7.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分布相对集中。下列省区中,既有大型铁矿,又有著名煤矿和油田的是( )

              A.辽宁省、河北省 
              B.山西省、湖北省
              C.黑龙江省、四川省 
              D.江苏省、江西省
            • 8.
              近几年来,某市中、小学对部分教材推行课本循环使用,每年就可以少订课本10万多册.读图,完成下题.

              这种资源主要分布在图中的(  )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
            • 9. 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C.总量不多,人均有限
              D.总量丰富,人均也多
            • 10.

              2015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多次出现雾霾天气,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致“工业围城”、能源结构“一煤独大”是其形成重要原因之一.据此回答16~17题

              (1) 下列有关我国工业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2) 我国的第一大能源产地为(  )
              A.推进中西部工业建设
              B.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D.大力发展沿海地区的重工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