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和“我国人口及水土资源比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分布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   ______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                地区。南水北调的指导思想是“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始终要把          放在第一位。

              (3)南水北调工程3条调水路线中,东线利用了我国著名的          作为输水主干河道。

              (4)很多专家认为,跨流域调水包括南水北调并不能彻底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你认为还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两条即可

            • 2. 据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齐鲁网2016年3月3日讯自去年以来,山东许多地方的蓄水就严重不足.近日,随着济南市调引长江客水工作正式启动,济南最大的饮用水水源地卧虎山水库首次迎来长江水.

              资料二:“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表”

               

              水资源(%)

              耕地资源(%)

              北方

              20

              60

              南方

              80

              40

              (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N ____   __(河流)下游扬州江都抽水,主要是利用______       (河道)输送,经过江苏省,到达______省、河北省和天津市。

              (2)   我国      (填南方或北方)水少地多,容易发生       (填水灾或旱灾)。

              (3)    图中A           山脉是我国重要地理界线。

              (4)   图示中M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济南就在M河附近,为什么舍近求远,要从N河引水?根据资料,简要分析原因。

                                                                                                                                           

              (5)   结合资料,分析济南春旱较为严重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 3.

              读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和水土比例饼形图,回答问题。

              (1)我国土地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______(多/少),而水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______(多/少),由此可知,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______(合理/不合理).

              (2)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解决我国水资源______(空间或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东线工程取______(河流)水沿运河北上,有利于缓解______地区严重缺水问题.

            • 4.

              读“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题

              (1)___________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方法之一。

              (2)南水北调工程,是把       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的华北、_______地区。

              (3)南水北调东线方案,从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__________调水,缓解B         、C黄河、海河三大流域的用水紧张情况。

              (4)穿过河南省的是________线方案,起点是              水库。

              (5)西线工程是把长江         游的水资源调到河流C,解决________地区缺水问题。

            • 5.

              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中线流经A     省、河北省B     市,最后到达北京、天津市.

              (2)华北平原为     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     季,其他季节降水较少,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严重影响农业、工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

              (3)华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     ,南水北调有利于缓解农业用水不足的问题.

              (4)黄河下游泥沙剧增,形成举世闻名的“      ”,在山东省注入C     海.

              (5)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灾害是     

            • 6.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属于南水北调输水线路的数码代号及名称:                                                              

              (2)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                  水系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严重缺水的                 地区;

              (3)图中数码④代表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名称是:         

              (4)图中的引水、调水工程可以解决我国水资源                  的问题。

            • 7.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

              (1)南水北调工程是把_____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缺水严重的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2)东线方案的调水路线主要是通过_____河道,最终把长江的水调到华北平原。

              (3)中线方案的取水水源来自汉江上的__________水库和长江上的______水利枢纽。

              (4)西线方案是将长江______游的水资源调到黄河上游地区,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

            • 8. 解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幅漫画说明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两大问题:一是 ______,二是 ______.
              (2)漫画提示我们要 ______、 ______.
              (3)造成第二幅漫画中现象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
              (4)请你为保护水资源拟一则公益广告.
            • 9. 如图为我国某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为 ______工程,起点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全称是______,工程沿途可以见到下列景观:
              a.“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
              b.“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地上河”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从工程起点到终点,见到的景观先后排序是 ______.
              (2)甲盆地是 ______,该地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______.列举一列A工程起点所在省区中东西走向的山脉. ______.
              (3)A、B两工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雾霾天气的是 ______工程.
              (4)B工程的水源来自 ______(河流),选定该河作为水源的原因是 ______,修建B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
            • 10. 读图,回答问题.

              (1)解决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主要措施是 ______,解决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主要措施是 ______;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 ______、 ______.
              (2)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计划是从扬州(城市)的江都取长江水沿 ______运河北上到达京津唐地区.这条线路经 ______、 ______、 ______等大水系.
              (3)引黄济青工程,把黄河水引入 ______,引滦入津工程,把滦河水调到海河水系,供应 ______用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