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已有13面积被绿化,其沙漠经济治理模式获得世界范本意义。读图回答问题。
              (1)库布齐沙漠地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地区,位于______(省级行政区)。该沙漠以北的河套平原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______。
              (2)库布齐沙漠降水量多在______毫米之间,其降水空间变化特点是______。
              (3)在库布齐沙漠北部和南部边缘种植甘草(药材)、沙柳等植被,其作用是______。
              (4)在修复生态同时,当地经济的发展可积极开发沙漠中蕴藏的丰富的风能、______等清洁能源。
            • 2. 读我国某省区轮廓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省区的名称是______,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该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
              (2)该省区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主要农业类型是______。
              (3)图中铁路干线的名称是______。
              (4)说明该省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______。
              (5)包头有“钢城”之称,据图说明其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______(至少说出2条)。
            • 3. 乌珠穆沁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游牧部落,他们最景仰的职业是牧马人。读甲、乙、丙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乌珠穆沁人生活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地区。图丙①、②、③三地中,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_地。从干湿地区看,图乙区域绝大部分属于______区。
              (2)图乙区域最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______,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
              (3)该区域的主要民居是______。
            • 4.
              乌珠穆沁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游牧部落,他们最景仰的职业是牧马人。读甲、乙、丙三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1)乌珠穆沁人生活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______ 地区,该地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是 ______ 。
              (2)图乙所示区域,降水量大多在 ______ 毫米以下, ______ 毫米以上。所在干湿地区,绝大部分位于 ______ 区。
              (3)图乙中由乙到丙的变化主要受 ______ 影响,该区域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______ ,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______ 。
              (4)该区域的主要民居是 ______ ,由他们所在区域推断,他们的日常游戏主要有 ______ (列举两种)。
            • 5.
              如图的四幅图,阴影部分代表我国的四个自治区,看图回答:

              (1)图中个图阴影部分代表的自治区的名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①A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它的地形分布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
              ②B是我国的西藏自治区,它位于青藏高原上,简称是青,行政中心是拉萨
              ③C是我国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濒临的海洋是南海。
              ④D是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是跨纬度最多等省级单位。
              (2)从图中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分布可以看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及 ______   等边疆地区。
            • 6.
              如图示意我国某区域略图,其中饼状图为部分城市的工业结构,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三市共同的工业部门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2)该地发展能源工业的主要原料是 ______ ,纺织工业的主要类型是 ______ 。
              (3)与鄂尔多斯相比,呼和浩特的工业结构有哪些优势?
              (4)甲地是我国主要的牧区,简述在该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 7.
              读图(如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8年4月24日至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江沿岸湖北、湖南两省,实地考察、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并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经济带涉及11个省份,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全面协调协作,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1)图甲中A省区主要的地形区是 ______ 。
              (2)图甲中与B省区相邻的国家有 ______ 。(答一个)
              (3)从图甲中可以看出长江、黄河共同发源地所在省区的简称是 ______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是 ______ ,该分水岭也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4)图甲中C省区的气候类型是 ______ 。
              (5)图甲中A、D两省区所在地理区域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______ 。
              (6)图甲中E省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______ 地区,该省区主要的民族是 ______ 族。
              (7)图乙中F是我国濒临的 ______ 海。
              (8)图丙地区旅游业发达,图中京杭大运河南端起点城市的世界文化遗产是 ______ 。
              (9)习近平总书记本次考察了长江 ______ 游河段,治理该河段的主要措施有 ______ (答一条)。
              (10)对比图乙和图丙可以看出,这两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相同条件是 ______ (答一条)。
              (11)请在答题卡图中绘出铁路干线-京沪线。
            • 8.
              读图1、图2,结合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三代造林人半个多世纪的心血和汗水,浇灌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使昔日的满地黄沙变成了绿水青山。
              材料二:塞罕坝是滦河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曾为皇家猎场,由于过度采伐,土地严重退化,北方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如今的塞罕坝,森林覆盖率已由建国初期的12%提高到80%.每年为河流下游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45亿千克……塞罕坝已成为守卫京津地区一道坚固的绿色屏障。
              (1)塞罕坝位于五带中的 ______ 带。下列有关塞罕坝的叙述,可信的是 ______ 。(选择填空)
              A.向北可达内蒙古高原B.河流冬季无结冰期C.以常绿阔叶林为主D.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2)滦河干流流向是 ______ ,注入 ______ 海。
              (3)建国初期,塞罕坝森林覆盖率低,主要是由于 ______ (自然/人为)原因所致。目前寒罕坝森林植盖率大大提升,其生态效益主要有 ______ 。(选择填空)
              ①防风固沙②净化空气③提供木材④涵养水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截止到2017年10月,累计接待中外游客超过580万人次,实现直接经济效益近4亿元。,每年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5万个,累计创造杜会综合效益近36亿元,有力拉动 了景区周边旅游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4)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接待人数的变化趋势为 ______ ,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 ______ 、 ______ 等。
              (5)塞罕坝治理的成功经验,契合的理念是 ______ 。(选择填空)
              A.只要努力,人定胜天B.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D.环境决定人类的一切
            • 9. 读图回答问题

              乌珠穆沁人生活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地区,该地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是______,图乙中由乙到丙的变化主要受______影响,该区域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是______,
            • 10. 暑期时,某旅行社推出了从锡林郭勒经河西走廊到吐鲁番盆地的旅游线路。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这条旅游线路全部穿行在______(区域),所经之地的年降水量基本都在______毫米以下,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
              (2)第一站是被誉为“黄金奶源基地”的锡林郭勒,在这里,游客看到许多散养的奶牛。游客们担心,如果这里的奶牛数量持续增加,有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选择填空)。
              A.水土流失   B.酸雨严重   C.草场退化   D.人口减少
              (3)游客到达吐鲁番盆地后,看到如图三的景观,一直通到葡萄园,这就是著名的灌溉引水工程--______,这种引水方法可以大大减少______,从而保护地下水。
              (4)从锡林郭勒到吐鲁番,游客们一路走来看到的自然植被依次是图四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原因是年降水量从东向西越来越______。本区域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______;
              (5)在河西走廊,游客看到一片片绿洲。读图2,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______,城市和铁路多沿______分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