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快速发展。随着慈善事业体量的增大,慈善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促进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标志着我国的慈善事业进入全面法治的时代。让善行得到法律的保障和尊重,让求助者有章可循,让不法行为受到惩处,《慈善法》为爱心保驾护航。
              《慈善法》明确提出,对开展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这有利于将更多的慈善资源引导、汇聚到扶贫济困这一重点领域,引导慈善参与扶贫攻坚,促进更多的人口尽早脱贫致富。
                  开展慈善活动应当遵循合法、自愿、诚信、非营利的原则。国家应当采取措施弘扬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应当积极开展慈善公益宣传活动,普及慈善知识,传播慈善文化。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说明我国制定《慈善法》的必要性。
              (2)阐述《慈善法》所具有的经济意义。
              (3)慈善就在我们身边,从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公民应如何更好地参与社会慈善。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材料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履行责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强化贫困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健全贫因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制度,切实保障贫困人口合法权益。
                  材料二  W县是当地有名的贫困县,近年来,该县推行精准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在“扶真贫”“真扶贫”中取得实效。
              措施(一)设立23个农民教育培训基地,主动、按需、免费、上门提供衣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2500余人次。
              措施(二)探索设立“惠农创业贷”,对有能力有意愿开展特色农业等生产经营的低收入农户提供5万元以下的贴息贷款。
              措施(三)引导贫困村根据实际成立扶贫资金互助会,对低收入农户进行赠股,使其享有有偿使用互助资金及取得分红等权益。
              措施(四)积极引入专业公司,整体包装经营旅游特色村。利用农民闲置房屋等资源,发展度假村落、民宿民居等项目,让村民共享美丽经济红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该县扶贫措施的合理性。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中央要求,作为提高贫困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第一民生工程”,扶贫工作不能拖后腿,贫困地区不能掉队,贫困人口不留锅底。为此,某省政府创造出了精准扶贫帮扶“双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模式:扶谁的贫--发动基层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认定贫困户,在此基础上对3407,个村36.7万贫困户158.6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谁去扶贫--全省派出3541个工作组11524名干部进村驻点,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用什么去扶贫--筹集7.3亿元资金为“双到”提供支撑,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如何去扶贫--通过深入农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创造金融扶贫、劳动力转移扶贫、产业扶贫、移民搬迁扶贫、兜底扶贫等扶贫模式,真正把资源又是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该省扶贫开发成绩显著。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高度重视扶贫开发“第一民生工程,的理由,并就如何做好产业扶贫提出你的建议。
              (2)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在做好“第一民生工程”中应如何发挥作用。
            • 4. 我国互联网已经形成规模,互联网应用走向多元化。
              材料一
              “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2015年我国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更好地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材料二
              网络的广泛使用,为言论自由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但在网络空间里,既有微言大义、微行大益,也有危言耸听、道微德薄。一些微博大V无中生有,发布负面帖文,使用渲染、煽动语词召集网民围观,挑动不满情绪,这些“自由言论”影响了言论自由的充分实现。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以“言论自由不等于自由言论”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
              要求:
              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分析论证,能理论联系实际。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材料三
                 互联网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娱乐化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网民已占到35.7%,且呈递增趋势;但互联网的内容资源从数量到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某些强势文化的渗透将危及我国的文化安全。
              (3)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文化冲击。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008年~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保障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项目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国内生产总值300670340903401513473104519470568845
              财政收入613306851883101103874117253129143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6134014503471557536550
              2008~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元)

              注: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到2013年我国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65%下降到45%左右;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始终在4.5%~5.5%之间。
              (1)依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指出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材料一    法治指数是国际上判断、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及其程度的量化标准。一国法治指数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法治指数高,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法治指数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也较低。2014年我国法治指数为0.45,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0.83的指数。对此,国家强调,要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保护企业以法人财产权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完善保护劳动者的法律、法规。
                  材料二    为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理念,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制定和修改国家重要法律时,法律草案初审稿以及二审稿,都要向公众征求意见,让公众有更多的机会发表看法。2015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等10多部法律草案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近10万公众提出万条意见,对法律的修改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企业与劳动者”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加强法治建设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阐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法律向公众征求意见的原因。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备受关注的2014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9日召开,明确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框架,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风向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4年经济形势作出总结,对2015年经济工作进行定调,并对2015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作出部署。这也是“新常态”思路提出后召开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15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会议认为2015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经济增长目标没有问题,但环境和减排领域的任务或许不能完成。2015年GDP增速目标将设定在7%左右。从8.5%-11.5%的超高速经济增长区间向6.5%-8.5%的增长区间过度,经济发展新常态已经形成。会议明确指出“新常态”要兼顾三个平衡,一是增长和消费的平衡;二是增长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平衡;三是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平衡。这三个平衡是“新常态”下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应如何兼顾“新常态”下的三个平衡。
                  材料二  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次中央全会中第一次将法治作为全会主题。这不仅引起学术界的热切回应,也使全社会都感受到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基础条件,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核心议题,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角度对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并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视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证”。确立了“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是法治化”的命题。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法治化”,也就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化”与“现代化”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具有法理上的充分依据。
              (2)结合材料二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通过“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8.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的提出,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安徽省某校高三(1)班同学就此展 开探讨并共享各自研究成果。
              【紧密关联  战略布局】
              材料一“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从推动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中提出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目标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并提“四个全面”,吹响了治国理政的“集结号”,也使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并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分析“四个全面”提出的依据。
              【解决短板 实现目标】
              材料二 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但目前无论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还是从转变发展方式、激发社会活力来说,解决收入分配机制这一民生“短板”的焦点问题都已势在必行。
              2011--2014年我国居民收入情况表
              时间基尼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农村居民城镇居民
              2011年0.477697723979
              2012年0.474791724565
              2013年0.473889626955
              2014年0.469989228844
              注: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O~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上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从“收入与分配”的角度谈谈,如何才能解决表格中所反映的收入分配问题。
            • 9. 材料一

              注:①2000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平均工资是城镇职工的8.68倍,2011年扩大至17倍。
              ②中国企业员工工资占企业运营成本的平均比例不到10%,与发达国家的50%差距很大。
              ③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中,约1/3是垄断因素造成的,
              材料二 2014年Il月6日,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健全国有企业薪酬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企业负责人与职工之间的合理分配关系,调节行业间的薪酬差距,建立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专家解读提出,形成合理的收入差距,要通过政策的、市场的手段来退步引导和调节,建立与企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薪酬分配新机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从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角度,说明国家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3)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就如何建立企业薪酬分配新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 10. 农历马年,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好戏连连。一份份沉甸甸的改革清单,让改革成为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年初,国务院分批出台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方案,调整央企高管过高的薪酬分配方案,推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员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设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材料二:年末,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这标志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的终结,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
              (1)请从矛盾的角度,谈谈要让改革成为新常态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经济意义及相应的经济学依据。
              (3)有观点认为:加大国家的财政投入,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养老问题。请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观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