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年3月28日,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在我国当前的人口现状下提出并实施这一政策,不是因为(  )
              A.人口分布不均衡
              B.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C.社会养老负担重
              D.青壮年劳动力不足
            • 2. “二孩政策”从2016年1月1日起在我国全面实施未来五年内,最不易拉动的行业是(  )
              A.医疗、卫生
              B.玩具、服装
              C.建筑、交通
              D.教育、服务
            • 3.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我国生育政策调整,实施“全面二孩”的主要目的是(  )
              ①可以迅速提高人口素质②可以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③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④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4.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是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下列社会背景发展,哪一项是促使国家调整二孩政策的原因(  )
              A.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众多
              B.义务教育普及化,国民文化素质提高
              C.我国开始步入“未富先老”老龄化社会
              D.近几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升高
            • 5. 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和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分布大致以漠河-腾冲一线为界,呈东多西少的态势
              B.我国现行的“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缓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问题
              C.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小散居、大聚居”的特点
              D.泼水节是我国朝鲜族人民的盛大节日
            • 6.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原因是(  )
              A.总量减少
              B.增长较快
              C.男女比例失衡
              D.老龄化日益严重
            • 7.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该政策提出的主要背景是(  )
              A.人口大量迁移到了国外
              B.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
              C.人口死亡率增高
              D.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 8. 2016年全国各省已实施“二胎”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的这一调整,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  )
              A.人口老龄化问题
              B.就业困难问题
              C.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D.交通压力增大问题
            • 9. 2015年10月29日,我国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项政策的实施(  )
              A.将会缩小我国城乡差距
              B.将会减少我国人口总量
              C.可以延缓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
              D.完全否定了我国计划生育基本政策
            • 10. 2015年10月十八届物种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至此,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终结,据此回答:
              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①迅速提高人口素质
              ②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③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④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