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1)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


              (2)评价甲地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



              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会发酸。乙地区夏季利用荫房(下图)晾制的葡萄干享誉世界。荫房是指状如碉楼的土坯建筑,四壁镂出密密麻麻的洞孔,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


              (3)从当地气候条件的角度,说明乙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理由。

            •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一种名贵的保健食品,银耳对自然环境有特殊的要求,有“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之说。银耳的温度在16℃~28℃之间生长最好;好氧惧光,氧多耳大,氧少耳小。适当的散射光,耳白质优。

                 材料二 通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边缘大巴山南麓、秦巴山区腹地,植被茂密,气候湿润独特,每当日落之后,山坡上缕缕雾气从草丛中冉冉升起;同时,团团雾气也徐徐自天而降,到子夜时分,雾气相互交接融汇成白色云团。而通江银耳只以7-8年树龄的栎木棒栽培。每年只有3-9月一个生产周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培育方式使通江银耳胶质浓重,质地优良,一般每斤售价都在500元以上。

                 材料三 福建省古田银耳以棉籽壳或农业作物秸秆、玉米芯和木屑等原料加辅料作培养基生产,周期为50天左右,全年均可生产,年产量达1.76万吨(干品),是中国最大的银耳产地。但古田银耳售价不高,通常几十元一斤。

              (1)根据材料分析通江银耳质地优良的原因



              (2)有人提议通江市按现有生产方式,扩大银耳生产规模,你同意这个提议吗?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3)对照通江银耳的生产方式,评价古田银耳生产方式

            • 3.

              下图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产生图示问题的原因?



              (2)用简单的示意图画出该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空气运动状况。你认为既可行又能减轻这一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材料二 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结合材料,说明博斯腾湖是咸水湖还是淡水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3)分析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来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M市,成为该城市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材料二:下图           

                         




                 
               
               

              (1)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来到M市,其主要原因是                   、                    、                    。 

              (2)在M市的市区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岛环流,其形成原因是                          。 

              (3)材料三反映了M市的            过程。 

            • 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三江并流”地区略图。

              材料二 云南省引种小粒种咖啡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14年,全省咖啡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99%以上,是我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基地。但因技术水平有限、缺乏标准化生产管理等,一直以原料供应为主。

              (1)根据材料一,简述图示区域聚落的分布特点。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简析在峡谷的两侧山腰处,白天常有一条云雾带出现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说明云南省咖啡产业要持续发展需采取哪些措施?

            • 7.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为我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含预测)。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

              时间

              1月

              2月

              7月

              10月

              全年

              平均气温差/℃

              5.2

              6.0

              5.4

              6.0

              5.5

              (1)指出1995~202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所处阶段,并说明该阶段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城市化发展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结合材料二,运用热力环流原理画出城郊间16点(近地面和高空)污染物的迁移方向,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可采取的措施。




            • 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通过多年冻土区约552km,对多年冻土区路基的防护成为青藏铁路建设施工的重点,片石通风路基是冻土区常用的路基防护措施。(注:片石通风路基是一种控制热量传输过程的工程措施,它通过改变路基的表面形状和热传输机理来调整路基的温度状态,达到保护多年冻土的目的。)

              材料二:图甲是青藏铁路线路图

              材料三:片石层由较大的砾石组成,砾石之间有较大的孔隙,孔隙充满空气。图乙是片石通风路基横断面。

              (1)从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冬季片石通风路基散热效果显著的原因。


              (2)专家建议青藏铁路东西走向路段路基两侧增加片石护坡层,且南坡厚度要大于北坡,为什么?

            • 9.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
              材料二: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宜居人口”最接近( )
               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       C.最高人口数量            D.最低人口数量

              (2)结合图示资料,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②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运动方向。

              (3)为了减少工业大气污染对城市的不利影响,该城市计划将甲处的钢铁厂搬迁到乙处,仅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并试说明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