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甲为“内蒙古自治区简图”,图乙表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经度的植被(包括森林、草原和农作物)覆盖率的变化情况示意图”。

              材料二:内蒙古有富煤之忧,窝电之困。内蒙古“十二五规划”提出“煤从空中走”和“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围绕“用”这个核心进行规划,主要有:煤—电—冶(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化(重化工业);煤—电—热(热电联产);煤—电—建(建材产业)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1)描述图甲中植被覆盖率空间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2)写出呼伦贝尔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并提出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3分)

              (3)试分析“煤从空中走”这种做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产生的影响,并说明“煤―电―用”一体化战略的意义。(5分)

               

            • 2.

              (20分)读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雹等)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下图示意S半岛及周边地区等固态降水率线分布,据图回答。

              (1)说明S半岛固态降水率的分布特点(至少说出两点)及其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挪威地处欧洲西北部,由于地理位置及国土大部分是山地的缘故,历史上挪威交通主要依靠航海来实现,这为挪威航运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在过去的150年中挪威在世界航运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以航海国家著称于世。

              (2)S半岛西侧港口众多,分析该区域港口形成的有利的自然条件。(4分)

              (3)指出甲、乙两地自然带类型及导致差异的主要因素。(4分)

              (4)景观A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2分)

              (5)吕勒奥是瑞典著名的钢铁工业中心,试分析其形成的区位因素(4分)

              (6)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2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三 上述两个材料中,④地位于世界著名海洋公园麦夸里群岛,该群岛是从海洋深处逐渐升出海平面形成的,为火山岛,平均海拔约240米。下图为麦夸里群岛典型景观照片。

              (1)自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从而体现出整体性的特征。根据材料一、二,举一例说明材料一左图中两大岛屿整体性的突出表现,并说出形成该整体性的主导因素。(4分)

              (2)比较①、③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

              (3)相对于②地所在岛屿河流,麦夸里群岛河流发育程度(高或低),请分析最主要的两个原因。(6分)

              (4)材料一左图中最大岛屿东、西部河流特征差异显著。相对于P河上游,Q河上游河流向下和向源头侵蚀能力,请分析原因。(6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明朝之前,人们在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重镇一苦峪城附近引水灌溉,发展农业,造就了一片物丰民富之地,如今还保留着古城址、寺院、石窟、引水渠道、古垦区等文化遗产。然而明朝开始,这里成了一座“死城”。

              材料二:史料记载,薛仁贵在此中了埋伏,在粮草快要断绝的时候,生长于荒漠中名叫乌兰高腰的野草解救了全军的性命。研究表明,乌兰高腰还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材料三:下图为苦峪城相关信息图。

              (1)从气候、土壤的角度分析乌兰高腰的生长习性。(8分)

              (2)图示区域降水总体空间分布特点是                   ,成因是                             。图中A区域降水量     (大于或小于)400mm,其形成原因是                                     (8分)

              (3)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苦峪城成为“死城”的原因:                             。(6分)

              (4)结合该地地域特点,为实现苦峪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4分)

               

            •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7年、2009年、201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别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丹麦哥本哈根、墨西哥坎昆召开,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世界气候大会在南非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当地时间12月12日,加拿大环境部长肯特宣布,加拿大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四次气候大会地点的位置如图1所示。

              材料二:图2是图1中M到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及甲、乙两地气温、降水统计图。

              (1)德班气候大会闭幕时,四次气候大会召开地点中白昼最短是       ;从此日至次年春分日,巴厘岛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情况是                            

              (2)开普敦的自然带名称是                   ,该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3)读图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相似之处主要是                          

              不同之处主要有                                                           

              甲、乙两地气候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

              (4)四次气候大会召开地点均位于沿海或岛屿,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对这些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

               

            • 6.

              该图中的河流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甲、乙、丙分别为不同河段上的三个点,根据三处的横截面状况绘制了地形的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该河的流向是                          

              (2)河流位于    半球,判断的理由是                            

              (3)河流在甲处形成河谷的原因是                              ;在乙处成谷地的原因是                

              (4)甲处森林资源的重要环境功能是             ,如果不合理采伐,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变化是                                       

               

            • 7.

              下面左图为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该地沿海某流域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判断图示水循环的类型,并说明与C海区的渔业资源丰富有关的水循环环节。(4分)

              (2)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是什么?(4分)

              (3)判断A环节的名称,说明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6分)

              (4)据右图分析该河流流向及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4分)

              (5)与10年前相比,右图中的地下水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地下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及该变化所产生的地理意义。(10分)

               

            • 8.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18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整体性或差异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         (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1分)。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对应的自然带①是      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          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

               

            • 9.

              图17表示的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             的特点。

              (2)在陆地环境构成要素中,____    是影响植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3)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____   ,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____     ,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填字母)

              (4)若此图表示我国东北地区,则其典型的土壤是____   ,地形以__   __ 和___    为主。

               

               

            • 10.

              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中艾尔湖为时令湖,湖中有水时,周围绿草繁茂,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湖泊“消失”时,宽阔的湖面上积上厚厚一层盐,周围草木全无,鸟兽绝迹。澳大利亚政府设想开凿一条运河把附近的海湾和艾尔湖联系起来,海水自动流向艾尔湖,使艾尔湖不再干涸。

               

              (1)对比甲乙两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8分)

              (2)分析艾尔湖盆地多发沙尘暴,且高峰出现在12月到翌年2月的原因。(8分)

              (3)你认为澳大利亚政府是否应该开凿海湾与艾尔湖间的运河?请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说明你的理由。(合理就给分)(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