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0分)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约2万,面积为500平方公里,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1428米。

              (1)试比较甲乙两河岸水文特征的不同点及原因。(6分)   

              (2)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若乙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

               

            • 2.

              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图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读图回答题。

              1.图中关于字母代表的岩石,表述正确的是

              A.A表示岩浆岩
              B.B表示石灰岩
              C.A表示大理岩
              D.A表示变质岩2.图中箭头对应的地质作用表述正确的是A.②表示冷却凝固B.④表示重熔再生C.①表示变质作用D.③表示外力作用
            • 3.

              读右图,回答题。

              1.该图所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规律是(  )

              A.气候因素使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不断得到改造和发展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C.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山区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
            • 4.

              如图是我国某地区典型植物示意图,这种植物高度不足50 cm,但根系在20 m以上。据此回答题:

              1.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下景观最有可能位于该地区的是(  )

              2.制约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B.能源紧缺
              C.水土流失
              D.洪涝灾害
            • 5.

              图是“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5分)

              (1)此图反映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_特征。

              (2)图中各字母,表示形成长江三峡的地质作用是_____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着不同植物的是______,表示植被对城市空气具有净化作用的是_______,表示人为原因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的是_________。

               

            • 6.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1:甲、乙两幅区域图。

              材料2: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涨现象。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6分)

              区域

              甲:江汉平原

              乙:宁夏平原

              自然带类型

               

              草原、荒漠过渡带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根据当地自然、社会等特点,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地区酸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4分)

              (3)试解释黄河在乙图所示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的原因。(2分)

              (4)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列表格中。(6分)

               

              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B.地面变干燥

              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降低

               

            • 7.

              气候的变化会导致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说明地理环境具有

              A.差异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单一性
            • 8.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写出图中河流所属的水循环环节。根据图中②、③两处的地貌类型,说出其成因并据此简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分)

              (2)由于人口增长,图中①、④两处的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简述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当地气候或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任选其一回答),并说出这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所体现出的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6分)

              煤矿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法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

              (3)若图中甲、乙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请写出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区,并说明原因。(3分)

              (4)若图中丙、丁两地是地震高发区,根据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特点,分别写出⑤、⑥两地极易诱发的自然灾害。(2分)

               

            • 9.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山地以北的地区 

              A.以灌溉农业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适宜水稻生长
              D.地势崎岖不平,森林覆盖率高,不适合种植业的发展
            • 10.

              选作题(10分 )【自然灾害】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世界某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中A处的豪雨林(温带雨林)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温带雨林之一,在1981年的时候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材料二: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匍伏于凯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宽度在6公里至25公里之间,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宽度762米。大峡谷岩石是一幅地质画卷,由于从谷壁可以观察到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各个时期的地层,因而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

              (1)写出大峡谷两侧的主要岩石类型和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形式。(6分)

              (2)分析说明A处分布有北温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原因。(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