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是“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5分)

              (1)此图反映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_特征。

              (2)图中各字母,表示形成长江三峡的地质作用是_____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着不同植物的是______,表示植被对城市空气具有净化作用的是_______,表示人为原因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的是_________。

               

            • 2.

              马可波罗的东行之旅大大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读“马可波罗东行路线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A中D处自然带名称是           ,C处气候类型为             ,对应图B中的        ,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4分)

              (2)图C中①②③分别是沿东行线路依次可以看到的自然景观,该线路对应图A中的(C-E-D或A-B-C),这种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造成沿途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差异。(3分)

              (3)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生产方式,图A中B处土地不断退化,导致该地      、       等自然环境要素发生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特征。(3分)

               

            • 3. 下列甲、乙两图分别为喀什、深圳所在区域图.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甲、乙两区域自然景观的主要差异,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是什么?    .分析原因    
              (2)甲区域容易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什么特征?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7年,149个国家与地区的代表在东京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方会议并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协定书》,但2012年美国政府以“减少排放量会影响美国经济”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同样的义务”为借口,拒绝执行该协定.
              材料二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孕育出备受瞩目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第一项第一款指出,依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与会各方同意长期合作,共同行动,把“减排温室气体”作为全球长期目标.
              材料三    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看着不断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而远隔数万千米的图瓦卢人,却越来越日夜难眠,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就像一个个巨型炸弹,随时都会将他们轰入海底永远再难见蓝天.
              (1)材料二中“巴厘岛路线图”第一项第一款指出的内容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美国以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同样义务为借口,拒绝在协定书上签字,违背了    原则.
              (2)设计一个联系框图以表示下列选项之间的相互关系(框内填写字母代号).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面出现膨胀
              C、极地冰雪融化
              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3)如图联系框架图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特征.
              (4)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也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上升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北柳树树枝提前抽芽                        ④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增加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5)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减轻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危害,应采取哪些措施?
            • 5.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早期的石羊河和弱水流域面积较现在大很多,是祁连山北麓的两大水渠.
              材料二: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并且两者均来自于祁连山北麓高山作用(风化剥蚀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
              材料三:中国局部相关区域图

              (1)祁连山北麓的碎屑物质被河流带至下游地区的阿拉善高原,形成大面积的    (地貌类型),在西北    的气候环境下,近地面的风再将较细小的物质带离原地,形成沙漠;并通过   风将粉尘继续向东部地区搬运,途中受     山脉的阻挡,大量的粉尘被沉积在黄土高原.
              (2)贺兰山以西的沙漠中分布着100多个盐湖,简述该区域湖泊含盐量高的自然原因    
              (3)黄土土质疏松,易发生水土流失.你认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 6.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与所在的            密切相关。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4)题.
              材料一: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河曲或者蛇曲.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图a虚线框内)是我国目前最密集,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好的干流峡谷型蛇曲(图b).
              材料二:图b中碾畔村和清水关村都曾经是黄河岸边的码头,比较兴盛.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清水关村已经荒废,碾畔村由曾经的400多人到现在仅30多人,而伏义村人口不仅没有减少,而且有所增长.

              (1)黄土高原主要是     作用下形成的,目前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从水循环的角度,黄河属于水循环的     环节.
              (2)伏义村处于河流的     (凹或凸)岸,以流水     作用为主,可利用的耕地较    ,一直以来以发展     业为主.
              (3)简要分析清水关村和碾畔村兴盛和衰落的原因.
              (4)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减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 8. 半岛是指陆地一半伸入海洋或湖泊,一半同大陆相连的地貌部分,它一般是三面被水包围.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地形示意图(如图)

              材料二:2011年印度的城市化水平为31.30%,城市人口高度集中于孟买、新德里和加尔各答等几个大城市,城市化问题突出.孟买人口约为1800万(2010年),大约43%的人口位在棚户区和贫民窟,贫民窟基础设施务件差,其居民靠着做小生意、收垃圾等维持生计.
              (1)从板块构造理论角度分析,阿拉伯半岛属于    板块,该板块的大致移动方向是向    
              (2)北回归线穿过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但两者的主体气候类型截然不同.据图分析,此时阿拉伯半岛的气候特点表现为    ,印度半岛则表现为    的特点.
              (3)如图湄公河流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    ,与商品谷物农业相比,这里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不强,主要原因是    
              (4)印度孟买城市化进程中贫民窟问题突出,请就该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5)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印度河中上游过度取水灌溉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 9.
              【题文】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启示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应多方分析、综合利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