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 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2.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    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
            • 2.

              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C02,这些新增的C02部分被消除是因为

              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02增加的功能
              B.生物要素具有平衡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D.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 3.

              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为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 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明朝之前,人们在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重镇一苦峪城附近引水灌溉,发展农业,造就了一片物丰民富之地,如今还保留着古城址、寺院、石窟、引水渠道、古垦区等文化遗产。然而明朝开始,这里成了一座“死城”。

              材料二:史料记载,薛仁贵在此中了埋伏,在粮草快要断绝的时候,生长于荒漠中名叫乌兰高腰的野草解救了全军的性命。研究表明,乌兰高腰还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材料三:下图为苦峪城相关信息图。

              (1)从气候、土壤的角度分析乌兰高腰的生长习性。(8分)

              (2)图示区域降水总体空间分布特点是                   ,成因是                             。图中A区域降水量     (大于或小于)400mm,其形成原因是                                     (8分)

              (3)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苦峪城成为“死城”的原因:                             。(6分)

              (4)结合该地地域特点,为实现苦峪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4分)

               

            • 5.

              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与挤压,在第四纪青藏高原隆起,从而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格局。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区域的气候变化正确的是

              A.柴达木盆地变冷、变湿
              B.四川盆地变变冷、变湿
              C.塔里木盆地变暖、变干
              D.华北平原夏季降水量增多
            •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7年、2009年、201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别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丹麦哥本哈根、墨西哥坎昆召开,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世界气候大会在南非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当地时间12月12日,加拿大环境部长肯特宣布,加拿大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四次气候大会地点的位置如图1所示。

              材料二:图2是图1中M到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及甲、乙两地气温、降水统计图。

              (1)德班气候大会闭幕时,四次气候大会召开地点中白昼最短是       ;从此日至次年春分日,巴厘岛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情况是                            

              (2)开普敦的自然带名称是                   ,该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3)读图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相似之处主要是                          

              不同之处主要有                                                           

              甲、乙两地气候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

              (4)四次气候大会召开地点均位于沿海或岛屿,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对这些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

               

            • 7.

              该图中的河流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甲、乙、丙分别为不同河段上的三个点,根据三处的横截面状况绘制了地形的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该河的流向是                          

              (2)河流位于    半球,判断的理由是                            

              (3)河流在甲处形成河谷的原因是                              ;在乙处成谷地的原因是                

              (4)甲处森林资源的重要环境功能是             ,如果不合理采伐,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变化是                                       

               

            • 8.

              某中学生地理夏令营到我国南方进行野外考察,区域主要包括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四地。读图回答下题。

              1.同学们到达丁山顶后,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从山下带来的水银气压表的读数变小
              B.太阳从西南方向落于地平线
              C.GPS手持机显示的是25°44′N  123°28E
              D.水杯里的水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冰2.考察结束后,部分地理夏令营队员在QQ群中交流,其中发言最可信的队员是(  )残荷听雨:我在甲湖舒舒服服地游泳,只是喝了几口水,这里的水真咸啊……邂逅。一场盛夏的璀璨(256437673)  19﹕53﹕12 :路过乙地时,我走在河流的冲积扇上。风景再美︺没你也out(1323221651)  19﹕53﹕41到达丙区域时,我发现顶部岩石破碎,且有泉水岀露……☆江南style(114640025)  19﹕54﹕12攀登丁山时,我依次看到常绿硬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A.残荷听雨                                       B.一场盛夏的璀璨  C.风景再美没你也                            D.江南style
            • 9.

              马莲河流域位于陇东黄土高原,据图可推断

              A.前期由于增加耕地导致森林面积减少
              B.中期马莲河径流量变化幅度逐渐减小
              C.近期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在逐渐恢复
              D.三个时期生态经历退化——恶化——持续恶化的过程
            • 10.

              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