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左下图为浙江省地形图

              材料二  右下图为2013年7月28日的浙江省旱情分布图

               

               

              材料三   2013年7月,我省经历了罕见的强规模酷热“烤”验。7月1日至28日,全省平均高温日数18天,比常年同期偏多8天。其中浙中北大部分地区23~27天(杭州城区25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0~17天;杭嘉湖、宁绍及金华等市的18个县(市、区)高温日数破或平历史同期最多记录。7月1日至28日,全省平均降水量3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73%。其中舟山市全市平均仅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97%;杭州市12毫米,为1951年以来最少。浙中北地区有15个县(市、区)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7个县(市、区)在5毫米以下,最少嵊泗0.5毫米,杭州城区4毫米。

              (1)结合材料一, 描述我省地形特征。(8分)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我省旱情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8分)

              (3)试分析舟山渔场为中国最大的渔场的原因。(6分)

               

            • 2.

              (10分)自然灾害防治

              2014年1月,暴风雪席卷美国中西部到东北部大部地区,并带来强风、暴雪和剧烈降温天气,影响范围波及22个州l亿居民,当地媒体将其称为60年以来最为强烈的风暴。

              说明形成本次美国暴风雪的主要原因及交通部门收到预警后相应做的准备工作。

               

               

               

            • 3.
              【题文】[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庆(29. 50N,106. 50E)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其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 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是我国雷暴灾害高发区。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它通常伴随着谤沱大雨或冰雹,而在冬季时甚至会随暴风雪而来,因此属强对流天气系统。

              分析重庆市雷暴数日变化特点及其原因。(10分)
            • 4.
              【题文】(10分)自然灾害防治
              2014年1月,暴风雪席卷美国中西部到东北部大部地区,并带来强风、暴雪和剧烈降温天气,影响范围波及22个州l亿居民,当地媒体将其称为60年以来最为强烈的风暴。
              说明形成本次美国暴风雪的主要原因及交通部门收到预警后相应做的准备工作。
            • 5.
              【题文】读“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干旱频次>30的地区有哪些?(3分)
              (2)我国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季风区,其原因是什么?(3分)
              (3)说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干旱一般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原因。(4分)
            • 6.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示区域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易发地质灾害,图示观光长廊采取了哪些措施及其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下面图(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1)~(2)题的相应空格内。
                  A、洪水 B、风暴潮 C、干旱 D、水土流失 E、泥石流 F、台风
              (1)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_______、_______;在图(四)中,地区I、Ⅱ与
                  地区Ⅲ共有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多项选择);在地区Ⅱ内_______、_______灾害的分布地区最
                  广;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_______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2)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中的是__________,发
                  生在大气圈中的是__________,发生在水圈中的是__________。
              (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
                  写出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3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读“台风路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每年_______________季节,我国_________________地区频受台风影响。
              (2)除我国以外,亚洲的下列国家和地区中,受台风袭击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日本B、印度C、菲律宾D、巴基斯坦
              (3)在台风剖面图中①—④分别代表的内容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5)台风灾害主要是由强风、特大和造成。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9. 下图中的A、B两图为两个潜在的滑坡山体等高线示意图(两图比例尺相同,等高线单位:米),图中粗虚线为滑坡面与山坡面交线投影。

              (1)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图_______表示的山体更容易发生滑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能诱发滑坡的自然或人为因素有许多,如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人类预防滑坡灾害,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填字母)
              ①确定潜在的滑坡位置②切除滑坡体下部③加强对滑坡体的观察④滑坡体表面用水泥固结⑤锚固山体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③④⑤
            • 10. 下图是世界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柱状统计图,据图回答问题。

              (1)描述1950~2001年自然灾害损失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说明这种趋势,并分析说明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年份,灾害损失差异很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减轻灾害损失,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