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株洲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煤、铁和钨、铅、锌、锡、铜等有色金属资源十分丰富。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8分)

              材料1:株洲市附近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2:株洲市市区分布示意图。

              (1)株洲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市区沿铁路发展,城市形态呈_____________状。即将全线通车的沪昆高铁(上海—昆明)却没经过株洲而在长沙并与京广高铁(北京—广州)交汇,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湘江中、下游两岸沙洲很多,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湘江每年4月便出现洪峰,有时甚至更早,叫“桃花汛”(一般指在桃花盛开的时候),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而我国东北地区4、5月份也有“桃花汛”主要原因则是     (4分)

              (3)从气候、地形方面分析株洲地区自然环境特征(6分)

              (4)株洲拟计划在R地建设大型有色金属选矿厂(将有用矿物与无用矿物或有害矿物分开),请分析建厂的有利条件及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10分)

               

            • 2. 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F山脉名称     ,走向是
              (2)写出下列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G          
              (3)写出下列山脉北南两侧的地形区:M           
              (4)写出下列山脉所属流域的分界线:C                  的分界线。
              (5)沿A—H—I—D山脉一线形成的我国地理分界线名称是                
              (6)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而形成的山脉代号是             。
            • 3. (25分)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A图为我国某地区简图,B图为A图甲山脉冰川朝向玫瑰图。

              A 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B 甲山脉冰川朝向玫瑰图
              (1)据材料一A图,甲山脉北侧城市数量较南侧多。结合所学知识,对此予以合理解释。(4分)
              (2)据材料一B图,分析甲山脉冰川分布特点(2分),并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材料二   A图中的丙地区有一古城市遗迹,关于此城,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出塞曲》中有如下描述:“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3)结合材料二,说出该诗描述的现象会引起哪些生态环境问题?(4分)
              材料三 兰州市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市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
              (4)试分析兰州市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的自然原因。(4分)
              材料四 《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已于2012年6月9日正式由国家发改委批复,兰州由此成为西北第2个建设和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下图为兰州市中心城市1-3号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示意图。

              (5)简要分析影响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走向的主要因素(1分),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兰州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
            • 4. (10分)2013年12月21日,中国为玻利维亚成功发射通讯卫星,两国元首相互致贺。玻利维亚是南美洲中西部的内陆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玻利维亚的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西部地区,指出其主要原因。(4分)
              (2)玻利维亚西部地区是世界重要的驼羊养殖区,驼羊被喻为“吃草不拔根,产绒价如金”的畜种。分析玻利维亚大力发展驼羊养殖业的主要原因。(6分)
            • 5. 阅读关于昆曼公路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
              2012年12月12日,湄公河上的会晒大桥合龙,标志着昆曼公路全线打通。昆曼公路全长1800余公里,起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止于泰国曼谷市,跨中国、老挝、泰国三国,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风光绮丽。
              42.概括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气候与河流特征。(6分)
                                                                                           
                                                                                              
                                                                                             
                                                                                           
                                                                                             
              43.昆曼公路建设难度很大,分析该区域不利于公路建设的自然条件和修建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6分)
                                                                                           
                                                                                              
                                                                                             
                                                                                           
                                                                                              
              44.说明昆曼公路对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意义。(2分)
                                                                                           
                                                                                              
            • 6.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 _______城市和_______城市(填代码),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进A城市发展的因素是___     _  ___,限制A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是___       ____。C城市位于_________(地形地貌)上。
              (4)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ks5u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河从北向南自河套下来,到了陕西潼关附近调头东去,形成河东金三角地区。运城的盐池就在这个河东金三角的核心地区。传说尧、舜、禹相继在河东建都。距河东盐池最近的为禹都安邑,约为20千米,其次为舜都蒲坂,约60千米,最远的为尧都平阳,约为140千米。
              材料二  河东盐池中食盐资源的利用,最初是采取“捞取法”:天日暴晒,自然结晶,集工捞采,产盐全部依靠自然的力量。夏季河东盐池所在地是华北最炎热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南风猛烈,光照资源非常丰富,最高气温可达42.6℃,年降水量约为520mm,蒸发量却高达2300mm。
              材料三  窑洞(上左图)是该地区广泛分布的民居,主要是在黄土断面开挖,在盐池湖畔的蚩尤村(现名长寿村)中,窑洞不再是北方传统的坐北朝南式,而必须建成坐南朝北。
              (1)根据材料试分析在安邑、蒲坂、平阳三城建都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2)根据材料试分析河东盐场形成的自然原因。(4分)
               
              (3)结合材料分析蚩尤村窑洞坐南朝北的原因。(2分)
            • 8. (18分)图12为“某地区公路规划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的地势特征是      高,      低。(2分)
              (2)甲河流在F村下游段的流向是从       向      流。(2分)
                  (3)D村位于河流东、西岸的土地中,    岸的土地面积在不断地减少。(2分)
              (4)图中设计修建从B村到A村公路的 ①和②两个线路方案中,  较为合理,理由是                            。(4分)
              (5)修建从B村到D村的公路不走直线, 而绕道C村的主要原因是          。(2分)
              (6)因发展需要,该地拟建一人工运河以沟通甲、乙两条河流。请在图中用“═”画出运河开凿的最佳位置,并说明理由。(6分)
            • 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下图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



              (1)瓜达尔港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

              (2)喀什和瓜达尔两地气候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喀什终年干燥少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巴铁路建设难度较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印度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繁华的古代城市不断受到沙漠的蚕食。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绿洲地区发展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下图是东南亚部分区域图

              (1)材料1中在苏门答腊岛有大量沼泽地分布,试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1中信息概括苏门答腊岛村镇的分布特点并简述主要原因。

              (3)图中乙地为湄公河三角洲,试分析湄公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材料2:丙地为拟建的克拉运河,全长102公里,400米宽,水深25米,双向航道运河,横贯泰国南部的克拉地峡。

              (4)说出克拉地峡修建运河对我国进口能源的两条有利影响

              (5)图中甲地夏季盛行         风(写出风向),并描述该风向的形成过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