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4•广东)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其合理的解释是(  )
              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
              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
              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
              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
            • 2. (2013秋•七里河区校级期末)如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福建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
              A.逐步变暖
              B.先暖后冷
              C.逐步变冷
              D.先冷后暖
            • 3. 读下面材料和示意图,完成要求.
              材料一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大会通过了“德班一揽子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德国和丹麦分别注资4000万和1500万欧元作为其运营经费和首笔资助资金.
              材料二 近150年来大气CO2含量,全球气温及近100年来,全球海平面的变化.

              (1)由图可以看出,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2)大气中二氧化碳升高的原因有哪些?
              (3)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趋势如何?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何关系?
              (4)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如何?为什么?
            • 4. 如图是13世纪和现代亚热带北界分布示意图,从中可推测(  )
              A.l3世纪比现代暖
              B.l3世纪比现代冷
              C.l3世纪的南京位于温带地区
              D.13世纪的郑州位于亚热带地区
            • 5. 关于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上升之中
              B.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偏短、寒冷期偏长
              C.新生代以干旱期为主
              D.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
            • 6. 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是(  )
              A.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变少
              B.海平面下降
              C.中高纬地区粮食产量下降
              D.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延伸
            • 7.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B.洪涝、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减少
              C.全球冰川面积扩大
              D.低纬度地区农作物的产量增加
            • 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臭氧层破坏
              B.森林被大量砍伐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 9. 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B.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C.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D.人们把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代气候变化
            • 10. 读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上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①    ;②    ;③    ;④    
              (2)据图说出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