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今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已于2013年10月7日(阴历初三)01时15分在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4级(4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55百帕.预计,“菲特”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浙江省余姚市虽距离“菲特”登陆中心200多公里,却成为台风的最大受害者,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将超过200亿元.下图为‘菲特’的路径图和‘菲特’的卫星云图,登陆时北部云团明显大过南部.

              (1)描述此次台风灾害的表现有哪些?台风来了可做哪些预防措施?
              (2)台风虽登陆福建省,最受伤的却是浙江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本次台风雨量浙江省大于福建省的原因.
            • 2. 【环境保护】
              材料一:“20日23时开始,一场雷雨夜袭兰州,至今日8时,累计雨量已达40.5毫米,按12小时标准,已达暴雨级别,这是今年以来兰州最强降雨.由于雨水短时强度较大,不少地方出现明显内涝,部分路段积水超过半米.”--《中国天气网》2012年5月21日
              材料二:城市涝灾(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收集拦蓄雨水为城市所用被称为城市雨水资源化.城市雨水资源化可同时缓解城市涝灾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根据资料,提出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应采取的措施.
            • 3. 【自然灾害与防治】
              20l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蒙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据中国舟曲灾区指挥部消息,截至21日,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累计门诊人数2062人.
              (1)试分析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主要原因.
              (2)公安部8日18时透露,甘肃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已对通往舟曲的主要道路实施交通管制.公安部交管局提醒广大志愿者不要自行驾车前往灾区救灾,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 4. 读图,回答问题.

              (1)读图,简述我国雨涝区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特点:    
              原因:    
              (2)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类活动对该地区的影响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原因:    
              措施:    
              (3)根据水系、地形、气候因素分析B河所在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 5. 【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2年3月20日,空军航空兵某部出动3架轰炸机对黄河内蒙古段凌汛区进行轰炸,执行任务的各架战机均准确到达黄河凌汛区上空,投下的36枚炸弹全部命中目标,有效排除了目标区域的凌汛险情.

              请分析黄河容易出现凌汛的河段及其形成原因.
            • 6. 2011年一场大饥荒正在非洲东部蔓延。据世界粮食计划署估计,肯尼亚、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苏丹和南苏丹等几个国家受灾人数超过1100万。世界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被视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目前,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2)读图2分析造成世界粮食不安全主要原因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加拿大、法国和印度都是世界上的小麦生产大国,简述印度和美国小麦生产特点的差异                                                                                                              
              (4)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消费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

              材料二:
              1999-2003年我国耕地变化情况分析

              (1)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开发复垦增加耕地最多的年份是_______年;耕地减少最多的年份净减少量达_______万平方千米。
              (3)1999-2003年间我国耕地数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而因自然灾害损毁造成耕地减少的比例相对________(增加/减小)。
              (4)试从我国的气候、地形和水资源特点三方面分析评价我国粮食生产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2007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1 近20年来导致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污染类型构成

              材料二:

              图2 近20年来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构成

              (1)从污染物来源分析,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等。
              (2)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题)   
              [     ]

                  A、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 
                  B、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 
                  C、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 
                  D、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1/5 
                  E、水源污染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超过了70%
              (3)分析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出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从1993年开始,我国成为石油进口国。下图为2003年我国石油进口结构图。

              材料二:
              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次能源消费量:以美国为1,则我国为2.3,日本为0.47,印度为1.3。
              (1)我国进口石油风险很大,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判断,我国在石油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我国进口石油越来越多的现实,从节约石油和开发石油替代产品方面考虑,你有哪些合理化建
                  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保障问题显得日益重要。阅读我国和世界某种“绿色”能源的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该“绿色”能源2007年产消差统计图
              材料二:我国该“绿色”能源的主要进口路径图

              (1)该“绿色”能源是__________。2007年,我国该能源的主要产区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等省区。
              (2)我国从中亚地区输入该能源的主要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
              (3)2010年11月20日,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沿图中航线(实线)历时半个月运输该能源前往B地,航行
                  过程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影响途经沿岸陆地自然带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是_________。
              (4)能源输出地C所在国家处于板块的________边界,地壳运动活跃,近年来频发_______等自然灾害。
              (5)该能源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使用,试分析其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