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海峡西岸经济区简图

              材料二:所谓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形成企业总部在本区域集群布局,企业生产加工基地则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总称.下表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总部经济情况.
              (如表)
              主导产业企业总部数量竞争力总部经济发展的问题
              福州: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业、陶瓷制造业、纺织、软件业.厦门:电子信息、汽车机械装备、石化、信息通讯、生物工程.泉州:鞋业、服装、纺织、建筑建材、茶叶等.世界五百强中有28家企业总部落户厦门,十多家知名企业总部落户福州;国内190家企业总部落户厦门,80多家企业总部落户福州.竞争优势
              不明显.
              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规模偏小,对企业总部吸引力不强;山海分割,生产要素流通不畅;区域协调发展意识薄弱,缺乏区域统一规划,区域内产业分工不明确,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总部-加工基地”合作模式尚未形成.
              (1)A是    山脉,该区域主要的地带性植被为    
              (2)说明B山脉对冬、夏季风的主要影响.
              (3)台北市冬季降雨比福州市    (多或少),原因是    
              (4)民营经济是泉州市最大的经济支柱.2012年,泉州民营经济生产产值395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83.7%,城市化水平达到了60.4%,比2007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成为全省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方.分析泉州城市化的特点及成因.
              (5)指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条件,以及就如何提升该地区总部经济的竞争力,提出合理的建议.
            • 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甲、乙所在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2)说出图中甲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3)图中乙农业生产有何特点?
              (4)分析甲、乙所在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 3.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管理、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1949年至今,我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如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和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的相关数据比较.
              比较项目
              时间
              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大学生人数(每10万人)城镇人口比例
              第五次人口普查22.89%66.78%10.33%361136.22%
              第六次人口普查16.60%70.14%13.26%893049.68%
              (1)根据材料判断,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不同年龄人口增长变化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人口普查期间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及原因.
            • 4.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活跃地区,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推进阶段,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优化中.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上海的CBD中不仅集聚了众多百货商店、高级餐饮,而且也是许多国内外知名公司的总部驻地,更是汇集了近千家中外银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百余幢海派风格的大厦拔地而起.在面积3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总建筑面积超过了1000万平方千米.
              材料2:松江是1958年上海郊区首批规划建设的卫星城之一.1986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明确“中心城-卫星城-郊县小城镇-农村集镇”四级城镇体系建设框架,2001年又提出了“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镇”的四级城镇体系.按这一规划,为加快郊区城镇建设,从中选择了“一城九镇”作为重点,其中一城即为“松江新城”,人口规模规划为80-100万.
              (1)CBD的中文全称是什么?据图描述CBD在浦东的范围,并简述外滩和北外滩作为CBD的共同特征.
              (2)从城市化发展的阶段看,“卫星城”到“新城”的规划属于上海城市化发展的哪一阶段?“松江新城”建设得以快速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3)阐述松江城镇功能区的改变对松江区及上海中心城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 5. 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是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人口构成状况和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

              材料二:安徽省第六次(2010年)与第五次(2000年)人口普查对比表格
              年份常住人口(万)户籍人口(万)0~14岁
              (%)
              15~64岁
              (%)
              65岁及其以上(%)城镇人口(万)
              20105950.16862.017.9871.8410.182559.1
              20005986.06245.325.5267.037.451664.7
              (1)根据材料一,说明安徽省地形分布特征;说明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人口构成状况和人口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
              (2)根据材料二,说明安徽省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以及作出此判断的依据.说明安徽省人口问题的成因以及分析的依据.
              (3)图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级市是哪一个?为什么?
              (4)安徽省具有靠近“长三角”的地域优势.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发挥这一优势?
            • 6. 读某国区域示意图及其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位于东非大裂谷起点的某国是非洲一个传统农业国.该国西部为平坦的高原地区,南部和东部多峡谷、瀑布,人均GDP约为450美元,农业生产对天气的依赖性很大.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辅以铁路和航空运输以及少量内河运输,国内大多数骨干路网均建于1965~1975年间.
              材料二:该区域示意图和该地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1)据图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并简述其气候特征.  该国D处河谷两侧悬崖林立,请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2)描述该国城市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发展条件相比,该区域的农场集中区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不利条件.
            • 7. 读图,回答第6、7题.
            • 8.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回答19-20题
            • 9. 读图“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城乡人口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1-3题
            • 10. 图表是某市1970年-2002年间部分人口统计资料,读表完成11-13题.
                            图表:某市1970年-2002年间部分人口统计资料
              年  份1970198019902002
              总人口(万人)356.4406.0436.5452.22
              自然增长率(‰)25.107.298.222.13
              城市人口比重%10.613.218.828.8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