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国家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如图为京津周边部分城市发展优势比较图.读图回答23-24题.
            • 2. 如图中a、b分别表考2001年和2011年安徽省芜湖市居民购物出行的距离,读图回答15〜16题.
            • 3. (2014•闸北区一模)根据下列材料和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政区划调整是江苏省加快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近几年,全省撤并了600多个乡镇,乡镇的平均人口由3.1万人增加到4.5万人,镇区面积增加45%.同时,小城镇向中心镇集聚,原来222个省中心镇调减为120个.
              材料二:江苏省城市布局(如图所示)由三个都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和五条城镇聚合轴(徐连、宁通、沪宁、新宜、连通)构成.“三圈五轴”以城市为核心、城镇聚合轴为骨架,它将带动和推进全省的城市化,“3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
              材料三: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之一,城市化程度在48%,超过全国38%的平均水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其构成比较如表所示:
                                   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其构成比较
               城镇人口数(万人)城镇人口比重(%)
               2000年2010年年均增长(%)2000年2010年增加百分点
              苏南地区
              苏中地区
              苏北地区
              1467
              636
              983
              2288
              917
              1533
              4.54
              3.73
              4.54
              59.6
              37.7
              31.2
              70.3
              56.0
              51.5
              10.7
              18.3
              20.3
              注:苏南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5市及所辖县区,苏中地区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市及所辖县区,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市及所辖县区.
              (1)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江苏省城市分局的五条城镇聚合轴是沿    分布的.
              (2)制约“长江三角洲3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    
              (3)请据表分析江苏省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
              (4)请分析2000年-2010年江苏省城镇人口变化的特点.
              (5)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化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它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    ;②对气温:    ;③对降水:    ;④对地下水:    
            • 4. 如图为中心地服务范围示意图.与乙相比,甲中心地(  )
              A.级别高
              B.同等级中心地数量多
              C.服务范围小
              D.提供商品货物种类少
            • 5. 人类的生产活动只有与地理环境相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读“我国北方某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说出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2)分析A地建设化工基地的有利区位条件.
              (3)甲、乙、丙、丁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原因是    
              (4)分析制约丙乡镇发展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
              (5)你认为丁乡镇种植水稻是否可行?为什么?
              (6)近几十年,B处0米线向远离大陆方向突出,说明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 6.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回答下列各题.
              (1)北京作为首都,把非核心职能的产业和人口向河北、天津转移,将周边城市建成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群”,促进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读图,概括图中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简述该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条件.

              (2)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论坛上仙人指路说回顾一下北京周边地区有几种提法.80年代的“京津唐”是为了进行高技术产业的布局90年代的“环渤海”是应对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崛起而提出现在的“京津冀”是对环境治理和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水灵山名说我们需要的是共享同一片蓝天与绿水的城市群要提升区域内广大市民的幸福感就要侧重于环保标准、环境执法的“一体化”.廊坊菜团子说团结起来力量
              大京津冀融合发展、协调规划、取长补短.任选一位网友的发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3)19世纪20、30年代天津发展成为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成为近代北方经济的中心.
              天津设厂数量统计表
              年份设厂数其中中国厂商
              19144847
              1915220219
              19194535
              19286865
              结合所学从天津设厂数量变化的角度对表格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7. 近年来,北京市提出建设成为世界城市的目标.相比以前,北京市发生的变化为(  )
              ①城市级别降低  ②城市规模扩大  ③城市服务范围变小  ④城市人口增加.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 8.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7-9题.
            • 9. 如图中a、b分别表考2001年和2011年安徽省芜湖市居民购物出行的距离,读图回答15〜16题.
            • 10. 当前,轿车正逐步进入普通百姓家庭,成为大众消费的热点,读表,回答10-11题.
              城市 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的辆数(辆)
              小城市 60
              中城市 40
              大城市 30
              特大城市 10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