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图,回答题。

              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2.东北平原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家住上海市的王强对本市2004~2008年人口部分资料调查。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

              -1.2

              -1.46

              -1.23

              -0.10

              -0.74

              常住人口数(万)

              1 742

              1 778

              1 815

              1 858

              1 888.16

               

              材料二 上海市人口迁移示意图。

              (1)自2004年以来,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呈________增长,而常住人口却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海市人口状况分析,下图能正确代表上海市近期人口年龄结构曲线的是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前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上海市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 3.

              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居住地发生改变就属于人口迁移
              B.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其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C.美国人到中国旅游(为期3个月)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D.小明从德州到北京上大学,不属于人口迁移
            • 4.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小题。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
            • 5.

              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或地区人口移动方向示意图”。图中序号与选项排列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中国  ②美国  ③俄罗斯  ④拉丁美洲
              B.①中国②俄罗斯③美国④拉丁美洲
              C.①拉丁美洲②中国③俄罗斯④美国
              D.①中国②拉丁美洲③俄罗斯④美国
            • 6.

              以下人口的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某老人去外地旅游
              B.某学者出国讲学
              C.某家庭乔迁新居
              D.南方某学子去北方求学
            • 7.

              读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3)引起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原因有:战争、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的开发、新工业区的建立、________的改善等。

              (4)20世纪70年代以后,老工业区的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现象,老工业区对其的拉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回答问题。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________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_______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_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__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向_______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人口迁移的两种基本类型是( )

              A.人口迁移和人口的自然增长
              B.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C.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D.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和自发的人口迁移
            • 10.

              2011年6月中国移居俄罗斯人数约42万,大大促进了俄罗斯商业和农业发展,中国移民俄罗斯的主要原因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优的自然环境
              D.更高的收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