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问题。

              1.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2.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 2.

              有关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B.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C.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相同 

               D.合理的人口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以内

               

            • 3.

              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正确叙述是

              A.我国目前的人口数量已远远超过了环境人口容量
              B.我国人口与淡水、耕地资源等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
              C.学者对我国人口容量的估算的主要依据是我国土地资源能供给的人口数
              D.我国目前人口与环境关系属良型循环
            • 4.

              读图,引起该图埃及人口密度分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经济
              B.地形
              C.气候
              D.河流
            • 5.

              (8分)目前中国是世界番薯种植第一大国,番薯是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随着 生活水平的提高,番薯也成为平衡膳食结构,促进人们健康长寿的营养食物。

              资料一  番薯在明朝中期从美洲引入我国,并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番薯耐旱抗涝,亩产 可达三千公斤以上,是我国明清以来人口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资料二 著名科学家袁隆平长期致力于杂交水稻攻关项目,2004年实现了亩产800公斤,2011年实现了亩产900公斤,计划在2020年实现亩产1000公斤。

              资料三国家粮食局局长称,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达到600亿公斤以上,足可以养活两亿人口。

              结合上述资料,说明提高我国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途径。(8分)

               

            • 6.

              读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中国东部地带面积占全国 16%,其人口占全国比重超过 40%,其原因是

              A.综合资源条件优越
              B.生活消费水平高
              C.国土面积辽阔
              D.经济发达2.该图反映的我国目前人口问题及应对措施是A.人口分布不平衡——顺应人口迁移潮流,加大迁移力度B.人口总数增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C.城市化加速——限制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D.老龄化严重——发展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
            • 7.

              读下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变化曲线与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变化曲线,大约在什么年代开始明显上升?这两条曲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世界可耕地总面积曲线开始下降是在________,该曲线与世界人口曲线变化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三条曲线表示的年代顺延,可反映环境人口容量的________性。

              (4)影响A、B、C变化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消费水平的提高

              B.人口数量的减少

              C.科技水平的发展

              D.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改变

               

            • 8.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失衡的天平漫画。

              材料二 2011年7月22日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下潜到海面以下4 027米的最大深度,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法国之后世界第五个具备1 000米深度载入深潜能力的国家。

              (1)漫画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2)由此说明________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3)试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如何增加我国的人口容量。

              (4)“蛟龙号”深海潜水的意义有哪些?

               

            • 9.

              读下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____,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____。

              (2)我国耕地承载量所面临的问题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3)针对上述问题,目前我国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有哪些?

               

            • 10.

              读图2,回答3-4题。

              1.下列几组省区(市)按①-②-③-④排列的是

              A.河北-新疆-青海-广东
              B.山东-四川-西藏-江苏
              C.浙江-辽宁-湖北-北京
              D.安徽-重庆-湖南-河南2.合理的棉纺织工业布局应位于图中  A.④    B.③     C.②     D.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