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江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十堰地处鄂西北,是闻名全国的汽车工业基地,"东风车"的故乡。十堰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目前已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东风、沃尔沃两大集团签署协议,合资生产商用车,使用“东风”品牌,新的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部建在十堰。

              (1)汉江上游流经秦岭南坡,试分析秦岭南坡对汉江上游水文特征的影响。(12分)

              (2)简析新的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部落户十堰的原因。(8分)

              (3)简述十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成对十堰城市化进程的积极作用。(6分)

               

            • 2.

              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读某大城市1949~2002年发展统计图。

              材料二  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表。

               

              (1)据材料一描述该城市的发展特征。(6分)

              (2)据材料一中的右图,说明该城市发展对郊区农业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二,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2分)

               

            • 3.

              如图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平面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从图中可以看出,早期该城市城区的有利条件是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明显受                  因素的影响。(2分)

               (2)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化的表现为                     ;吸引大批乡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2分)

               (3)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拟在图示地区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大型超级市场、蔬菜基地。请分析其选址的条件。(6分)

              ①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有利条件:                                           

              ②拟建大型超级市场的有利条件:                                               

              ③拟建蔬菜基地的有利条件:                                                   

               

            • 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图22是北京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图23是北京城市环流模式图。

                 (1)观察图22,北京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是市区比郊区_      __,气压是市区比郊区______     __ 

                 (2)根据图22所示的信息,用箭头在图23上画出北京市的热岛环流。

                 (3)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林地能让流向北京城区的空气得到净化,你认为北京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图23的A、B、C三地中的______     __  地。

               

            • 5.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3、图4回答以下问题。

              (1)、1950~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_____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4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 对生物:                                                                  

              ②对气温:                                                                  

              ③对降水:                                                                   

              ④对地下水:                                                                

              (5)、(多项选择)城市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 6.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河从北向南自河套下来,到了陕西潼关附近调头东去,形成河东金三角地区。运城的盐池就在这个河东金三角的核心地区。传说尧、舜、禹相继在河东建都。距河东盐池最近的为禹都安邑,约为20千米,其次为舜都蒲坂,约60千米,最远的为尧都平阳,约为140千米。

              材料二  河东盐池中食盐资源的利用,最初是采取“捞取法”:天日暴晒,自然结晶,集工捞采,产盐全部依靠自然的力量。夏季河东盐池所在地是华北最炎热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南风猛烈,光照资源非常丰富,最高气温可达42.6℃,年降水量约为520mm,蒸发量却高达2300mm。

              材料三  窑洞(上右图)是该地区广泛分布的民居,主要是在黄土断面开挖,在盐池湖畔的蚩尤村(现名长寿村)中,窑洞不再是北方传统的坐北朝南式,而必须建成坐南朝北。

              (1)试分析在安邑、蒲坂、平阳三城建都的有利区位条件。(10分)

              (2)试分析河东盐场形成的自然原因。(8分)

              (3)结合材料分析蚩尤村窑洞坐南朝北的原因。(2分)

               

            • 7.

              图19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      (选择填空)。

              A. 组团式   B. 团块式    

              C. 条带式   D. 放射式

              (3)M、P、Q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

              (4)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读“某区域发展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图中所示地区空间结构的变化                

                                                        

              (2)一般来说,在区域发展的早期,该地_______________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区域发展的中期,_____________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在区域发展的晚期;三大产业的比重由大到小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格局。

               

            • 9.

              【城乡规划】下图为“某近百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总体规划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各组团之间安排有农田和绿地,其主要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E两个组团均为新区,若在其中规划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园区,请任选一个区域对比分析其有利和不利的条件。

              (3)水厂2和3(图中水2、水3处)、污水处理厂2(图中污2处)均为新规划项目,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上图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下图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分)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 。(3分)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 ;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_ ,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____ 苏中地区_______ 苏北地区___________ (3分)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