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木薯生产国.近年,尼日利亚与丹麦、美国合作建立木薯糖浆制造厂及木薯加工中心,生产甜味剂、淀粉、酒精等系列产品.同时,研究开发高产抗病品种,开发市场信息系统,使木薯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1)尼日利亚平原及城市的主要分布特点各是什么?
                  平原:    
                  城市:    
              (2)据图8中的信息,概括明纳地区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请答出两项.
              (3)对该地区影响最严重的气象灾害是    ,该灾害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4)简述木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经济条件,并说明木薯生产规模扩大对尼日利亚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请各答出三条.
            • 2.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成了当前中国推进国际合作与地区繁荣的一个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在中国政府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公路、电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分析说明中国大力投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工业的积极影响.请写出两条.
              国内和国际铁路的建设,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我国铁路的发展规划中,策划了连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的中缅铁路、中巴经济走廊的中巴铁路.中巴铁路从巴基斯坦瓜达港到中国新疆喀什.(见“中巴铁路示意图”)

              (2)评价中巴经济走廊建成后对新疆喀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请列举两条.
              (3)结合“中巴铁路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巴铁路建设难度较大的主要自然原因.
              喀什地区是新疆乃至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
              (4)指出制约喀什地区棉花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最不利自然条件,并提出两条应对措施.
              (5)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对埃及的第三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答出两点.
            • 3. 阅读图文材料,减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海蚕豆由于无虫蛀、籽粒大而饱满、颜色乳白鲜亮,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美誉.蚕豆是青海传统的粮食、蔬菜、饲料、绿肥兼用作物,主产区海拔ll00-3200米.年均气温  0.6℃,属冷凉性气候,但全年日照时间在2568-2931小时,非常适宜蚕豆生长.
              材料二  如图为青海蚕豆种植分布示意图.

              (1)分析甲区域成为青海蚕豆集中种植区的自然原因.
              (2)说明青海蚕豆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
              (3)简述发展蚕豆产业对青海的有利影响.
            • 4. (2016•石家庄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针叶樱桃原产于加勒比海地区,果皮薄、果肉软,含有多种维生素,是世界上已知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水果,结果期内太阳紫外线越强,果实维生素C含量越高.20世纪90年代,针叶樱桃在海南、云南、广西三个省区试种,却只在海南岛形成了规模种植,由于保鲜期短,加上当地缺乏深加工和先进的营销理念,海南岛的针叶樱桃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2015年针叶樱桃在新鲜果蔬缺乏的三沙市岛礁种植成功.如图示意海南岛和三沙市位置.
              (1)分析海南岛种植针叶樱桃有利的气候条件.
              (2)分析海南岛针叶樱桃一直处于被忽视状态的主要原因.
              (3)简述针叶樱桃在三沙市种植的积极影响.
            • 5. 读图表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为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图7为某年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土地、人口及耕地占全国总量百分比图.

              材料二
              近年受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以及粮食价格保持上涨势头等原因影响,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了5亿吨左右,产量小幅上升.下表为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
              项目2020年2030年
              人口(亿人)15.4716.00
              粮食消费量(亿千克)68387360
              人均粮食需求量(千克)442460
              (1)请描述我国农业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特征.    
              (2)从资源配置角度简要分析E地农业生产潜力比F地大的原因.    
              (3)图中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4)请列举A、D两地各自典型气象灾害的类型及其危害.    
              (5)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今后粮食消费的趋势及产生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6)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8亿亩红线面临着挑战.为保证粮食安全,我国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 6. 澳大利亚的艾尔湖为世界上著名的时令湖,墨累-达令盆地是著名的小麦-牧羊区.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地纬度相近且都位于沿海,但降水量有明显差异.试说明此差异并分析原因.
              (2)分析艾尔湖湖面面积季节变化较大的自然原因.
              (3)概述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生产特点.
              (4)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灌溉用水不断增加.试说明过度灌溉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 7. 坦桑尼亚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靠人力和畜力劳动,降水季节变化大,农作物产量低,粮食勉强自给,主要出口咖啡、棉花、剑麻等农产品.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坦桑尼亚简图

              材料二:巴加莫约是剑麻、棉花等农产品的集散地.2014年1月10日,由中国公司投资建设的巴加莫约港口开发项目举行了执行协议签约仪式.
              (1)坦桑尼亚东临    洋,地形以    为主.
              (2)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显著,主要原因是    
              (3)每年5、6月份,坦桑尼亚草原上的野生动物大规模向赤道以北地区迁徙,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4)分析巴加莫约港口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5)结合材料,简述坦桑尼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 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条件较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环境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部带状分布特征.
              材料一:内蒙古东部地区土壤侵蚀类型图(图1).
              材料二:1985~1989年该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图2).

              (1)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自东向西气候表现为由    气候向    气候过渡,自然景观在水平方向上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
              (2)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1985~1989年,该地区数量增加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数量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有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3)比较分析图中Ⅰ类侵蚀区与Ⅱ类侵蚀区主要外力作用的差异及原因.
              (4)列举该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 9. 图1为世界部分地区降雨分布图,图2为沿PQ-线一月和七月气温柱状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N两地降水的共同特点是    ,形成原因分别是    ;影响PQ沿线各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2)PQ沿线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    地域分异规律,其中a所在地区的自然带是    

              城市
              平均气温(℃)1月51121
              7月292726
              平均降水量(mm)1月4775100
              7月1505610
              (3)如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城市c可能是表中的    ,判断依据是    . 
              (4)请评价d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列举一种适合在该地种植的粮食作物.
            • 10. 在我国,各地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扬长避短,建立了一系列的经济区或产业区,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文件,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图1).目标是把金三角建设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特色原材料生产基地.
              材料二:“西三角”,是指重庆联合成都、西安和兰州,建立以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以兰州为中心的西兰银城市群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大经济实体.(图2为“西三角经济圈“示意图)

              (1)材料一中,从石家庄经郑州、武汉到长沙,沿途依次经过的自然带分别是        ,从郑州往西安、兰州方向,自然带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2)图示①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易产生哪些生态问题,并分析成因.
              (3)与“长三角经济区”相比,“西三角经济区”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4)分析“黄河金三角”作为我国能源生产基地的区位条件.
              (5)请从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黄河金三角”能源生产基地今后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