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成了当前中国推进国际合作与地区繁荣的一个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在中国政府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公路、电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分析说明中国大力投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工业的积极影响.请写出两条.
              国内和国际铁路的建设,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我国铁路的发展规划中,策划了连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的中缅铁路、中巴经济走廊的中巴铁路.中巴铁路从巴基斯坦瓜达港到中国新疆喀什.(见“中巴铁路示意图”)

              (2)评价中巴经济走廊建成后对新疆喀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请列举两条.
              (3)结合“中巴铁路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巴铁路建设难度较大的主要自然原因.
              喀什地区是新疆乃至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
              (4)指出制约喀什地区棉花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最不利自然条件,并提出两条应对措施.
              (5)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对埃及的第三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答出两点.
            • 2. 阅读图文材料,减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海蚕豆由于无虫蛀、籽粒大而饱满、颜色乳白鲜亮,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美誉.蚕豆是青海传统的粮食、蔬菜、饲料、绿肥兼用作物,主产区海拔ll00-3200米.年均气温  0.6℃,属冷凉性气候,但全年日照时间在2568-2931小时,非常适宜蚕豆生长.
              材料二  如图为青海蚕豆种植分布示意图.

              (1)分析甲区域成为青海蚕豆集中种植区的自然原因.
              (2)说明青海蚕豆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
              (3)简述发展蚕豆产业对青海的有利影响.
            • 3. (2014•宁城县模拟)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土地利用
              类型
              1990年
              面积/hm2
              2000年
              面积/hm2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城乡工矿居民用地
              未利用土地
              1242376
              784808
              5022531
              180798
              101712
              15203241
              1379958
              783829
              5010581
              177703
              108362
              15175034
              材料一:中国某区域图材料二:乙地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变化表乙地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其变化表
              材料三:金昌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部,第二亚欧大陆桥横贯境内,临沙漠边缘,地域辽阔.金昌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各类矿藏有50多种,其中有色金属资源得天独厚,镍储量在世界同类矿床中位居第三,与镍铜伴生的铂族贵金属储量居全国首位,为我国镍钴生产基地、铂族贵金属提炼中心和全国资源综合利用三大基地之一.但随着资源优势的衰减、市场和产业的冲击、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的滞后,后备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1)试评价甲地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2)根据材料二乙地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其变化表,简析耕地、林地、草地面积的变化及原因.
              (3)结合材料三,对金昌产业发展和转型提出合理化建议.
            • 4. 澳大利亚的艾尔湖为世界上著名的时令湖,墨累-达令盆地是著名的小麦-牧羊区.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地纬度相近且都位于沿海,但降水量有明显差异.试说明此差异并分析原因.
              (2)分析艾尔湖湖面面积季节变化较大的自然原因.
              (3)概述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生产特点.
              (4)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灌溉用水不断增加.试说明过度灌溉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烤烟对自然环境要求较高,低于10℃或高于35℃都不利于其生长.在我国,烤烟一般3,4月为育苗期,5-8月为生长期.云南省是我国优质烤烟生产基地.
              材料二:图1是我国烤烟种植面积的省区分布图.图2为烤烟适宜生长土壤比重构成图.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土壤和气候两方面说出烤烟适宜的种植环境.
              (2)根据图1,描述我国烤烟种植面积的主要变化特点.
              (3)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该省大面积缩减烤烟种植面积的原因.
            • 6. 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能源丰富,经济较为落后但发展潜力巨大.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贵州及周边地区图

              材料二:贵、新、粤三省区水资源比较图(2011年)

              材料三:贵、闽茶产业比较表(2012年)
              省区种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良种率(%)涉茶综合产值(亿元)
              福建33232.195400
              贵州52010.27786
              (1)贵州位于    江和    江两大水系上游地带,总体地势特征是    
              (2)新疆、贵州、广东三省区中,人均水资源最少的是    ;贵州地势崎岖,且    地貌发育,地表水不易存留,水资源总量少.
              (3)茶树种植喜温喜湿、光照适中.近年浙、闽等茶产业大省种植面积逐渐萎缩,贵州已成为我国茶园面积第一大省.分析贵州承接“东茶西移”的优势自然条件,指出目前贵州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4)试提出打造“生态化”贵安新区的措施.
            • 7. 坦桑尼亚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靠人力和畜力劳动,降水季节变化大,农作物产量低,粮食勉强自给,主要出口咖啡、棉花、剑麻等农产品.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坦桑尼亚简图

              材料二:巴加莫约是剑麻、棉花等农产品的集散地.2014年1月10日,由中国公司投资建设的巴加莫约港口开发项目举行了执行协议签约仪式.
              (1)坦桑尼亚东临    洋,地形以    为主.
              (2)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显著,主要原因是    
              (3)每年5、6月份,坦桑尼亚草原上的野生动物大规模向赤道以北地区迁徙,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4)分析巴加莫约港口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5)结合材料,简述坦桑尼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 8. (2014•宜昌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图所示区域是中国最大的葵花籽生产区,其中甲市有中国最大葵花油生产基地.其产品销往国内外,近几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葵花籽需求量大大减少,有些地区还出现葵花籽滞销现象.
              材料二:2013年3月8日下午,随着冷空气前锋不断逼近,蒙古国中部出现沙尘暴.14时,新疆淖毛湖出现强沙尘暴.晚上,内蒙古地区中南部出现扬沙,局地还有沙尘暴.“大风将沙尘卷向空中,在高空西北气流作用下飘向华北平原地区”.北京“雾霾未去、沙尘再起”.
              (1)据图分析图示区域种植向日葵的有利条件?
              (2)结合材料1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地区是否应该继续大力发展向日葵种植?请说明你的理由.
              (3)过度樵采是导致荒漠化的原因之一.结合材料2说说如何有效解决农牧区的生活能源问题?
            • 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条件较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环境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部带状分布特征.
              材料一:内蒙古东部地区土壤侵蚀类型图(图1).
              材料二:1985~1989年该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图2).

              (1)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自东向西气候表现为由    气候向    气候过渡,自然景观在水平方向上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
              (2)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1985~1989年,该地区数量增加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数量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有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3)比较分析图中Ⅰ类侵蚀区与Ⅱ类侵蚀区主要外力作用的差异及原因.
              (4)列举该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 10. 在我国,各地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扬长避短,建立了一系列的经济区或产业区,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文件,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图1).目标是把金三角建设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特色原材料生产基地.
              材料二:“西三角”,是指重庆联合成都、西安和兰州,建立以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以兰州为中心的西兰银城市群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大经济实体.(图2为“西三角经济圈“示意图)

              (1)材料一中,从石家庄经郑州、武汉到长沙,沿途依次经过的自然带分别是        ,从郑州往西安、兰州方向,自然带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2)图示①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易产生哪些生态问题,并分析成因.
              (3)与“长三角经济区”相比,“西三角经济区”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4)分析“黄河金三角”作为我国能源生产基地的区位条件.
              (5)请从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黄河金三角”能源生产基地今后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0/40

            进入组卷